《九日海曙楼观练士戏柬同游诸子》

时间: 2025-01-26 03:38:46

最陈楼下瞰屯营,九日辕门赤羽明。

绮席遥翻弓剑影,清谈杂入鼓鼙声。

昨看虎帐心犹壮,曾学龙韬已世平。

却笑壮夫投笔意,时清宁作一书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最陈楼下瞰屯营,
九日辕门赤羽明。
绮席遥翻弓剑影,
清谈杂入鼓鼙声。
昨看虎帐心犹壮,
曾学龙韬已世平。
却笑壮夫投笔意,
时清宁作一书生。

白话文翻译

在最上层的楼阁下俯瞰营地,
九日的辕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
绮丽的席子上,弓箭的影子在远处摇曳,
清谈声夹杂在鼓声和战鼓声中。
昨日在虎帐中观看,心中仍然感到壮志豪情,
曾学习过《龙韬》,如今天下已然安定。
却笑那些壮士投笔写作的决心,
在这个清平宁静的时代,自己也成了一名书生。

注释

  • 最陈楼:指的是最高的楼阁。
  • 屯营:指军队的营地。
  • 辕门:古代车马的门,象征着出征。
  • 绮席:华丽的席子,象征宴乐。
  • 虎帐:指军事帐篷,通常是在战场上使用。
  • 龙韬:指《龙韬》一书,讲述军事战略。
  • 壮夫:指有志气的年轻人或勇士。
  • 投笔:指弃武从文的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时升,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和士人的豪情。其诗多以豪放、清雅著称,常常关注国家大事与士人的命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九日),诗人与友人游玩,遥想往昔战斗经历,表达了对过去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和平时代的思考。背景中,有着对时局的反思和对自身选择的无奈。

诗歌鉴赏

《九日海曙楼观练士戏柬同游诸子》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思索的诗作。诗人在重阳节的游玩中,遥望营地,联想到战斗的岁月与当下的宁静,形成强烈的对比。开头两句通过“楼下”与“辕门”的描绘,展现出诗人高远的视野与对历史的回顾。绮席上的“弓剑影”,不仅是对武器的意象回归,也是对士人身份的自我审视,似乎在提醒自己曾经的豪情壮志。

“昨看虎帐心犹壮”,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战斗经历,心中仍然充满斗志,而“曾学龙韬已世平”则暗示了时局的变化,表明自己已经无须再为国事操心。最后两句“却笑壮夫投笔意,时清宁作一书生”,则透出一种自嘲与无奈,面对和平的时代,曾经的壮志如何转化为书生的身份。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感叹,表现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状的无奈,最终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最陈楼下瞰屯营:从高处俯瞰军营,展现了诗人的视角和胸怀。
  2. 九日辕门赤羽明:重阳节的阳光下,辕门显得格外明亮,暗示着节日的热闹。
  3. 绮席遥翻弓剑影:华丽的席子上,映射出远处的弓剑,象征着战斗的回忆。
  4. 清谈杂入鼓鼙声:谈话声与鼓声交织,代表着和平与战争的共存。
  5. 昨看虎帐心犹壮:回忆过去的军旅生活,心中依然怀有壮志。
  6. 曾学龙韬已世平:曾经学习过军事策略,现在社会已经安定。
  7. 却笑壮夫投笔意:对那些曾经勇士放弃武器,选择写作的选择表示嘲笑。
  8. 时清宁作一书生:在和平的时代,自己也成为了书生,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谈杂入鼓鼙声”,句式整齐。
  • 比喻:将“弓剑影”比作过去的战斗。
  • 反讽:对壮士投笔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无奈和自嘲。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通过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展现了士人的豪情与柔情的交织,最终在和谐的时代中,反思个人的选择与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远的理想与志向。
  • :代表战斗与历史的沉重。
  • 弓剑:象征勇士的身份与斗志。
  • 虎帐:代表了豪情壮志的过往。
  • 书生:象征着知识与和平时代的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A. 诗人游玩时的感慨
    B. 诗人参加战争的回忆
    C. 诗人对未来的展望
    D. 诗人与友人争论

  2. “昨看虎帐心犹壮”中的“虎帐”指的是什么?
    A. 军事帐篷
    B. 书房
    C. 宴会场
    D. 战斗场地

  3. 诗中提到的“龙韬”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部军事书籍
    C. 一种舞蹈
    D. 一种诗歌形式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唐时升的《九日海曙楼观练士戏柬同游诸子》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人生选择的反思。李白豪放激昂,强调及时行乐;而唐时升则更为沉思,表现出对历史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两者的风格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的个性与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