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2:01:08

雁下菰蒲宿雨收,登高有客上林丘。

池荷卷翠花皆老,江树翻红叶尽流。

白下萧条偏近晚,新亭凋敝不宜秋。

良辰无那成虚掷,孤负黄花酒满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 其二
雁下菰蒲宿雨收,
登高有客上林丘。
池荷卷翠花皆老,
江树翻红叶尽流。
白下萧条偏近晚,
新亭凋敝不宜秋。
良辰无那成虚掷,
孤负黄花酒满瓯。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雁子飞下去,雨水刚刚停,
登高的客人在上林的山丘上。
池塘里的荷花都已经卷起,
江边的树叶翻红,随风飘流。
白下的景色萧条,正值傍晚,
新亭已显得凋零,不适合这个秋天。
美好的时光却让人虚度,
辜负了黄花酒满满的瓯子。

注释

  • 菰蒲:指水生植物,菰是水生芦苇,蒲是蒲草。
  • 卷翠:形容荷花的叶子卷起,失去生机。
  • 白下:指白下区,可能是指作者的居住地或特定的景点。
  • 黄花酒:指菊花酒,象征着重阳节的习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童轩,明代诗人,其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他的作品以描绘秋冬景色和节日习俗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与人情。

创作背景
《九日 其二》创作于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和对老年人的尊重。诗人在这个节日中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时光的流逝,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九日 其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与感慨。首联以“雁下菰蒲宿雨收”开篇,描绘了秋天的到来,雁群南飞,水边的菰蒲在细雨后的宁静中安静地生长,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秋景。接下来的“登高有客上林丘”则引出诗人的视角,表达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登高望远的愉悦与孤寂。

中间部分“池荷卷翠花皆老,江树翻红叶尽流”则用荷花的枯萎与江树的红叶展现了时光的无情,诗人似乎在感叹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与生命的轮回。最后几句“良辰无那成虚掷,孤负黄花酒满瓯”,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感慨与对自己未能好好珍惜的遗憾,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情感真挚而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雁下菰蒲宿雨收”:描绘秋天的雁群与水边的菰蒲,营造出一种静谧的自然氛围。
    • “登高有客上林丘”:引入登高的主题,表达出在美好的日子里人们的欢愉与对自然的向往。
    • “池荷卷翠花皆老”:荷花的凋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江树翻红叶尽流”:江边的红叶随风飘落,意象生动,进一步增强了秋天的氛围。
    • “白下萧条偏近晚”:描绘黄昏时分的萧条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新亭凋敝不宜秋”:新亭的凋敝与秋景相得益彰,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 “良辰无那成虚掷”:感叹美好时光的虚度,表达出对时间的珍惜。
    • “孤负黄花酒满瓯”:黄花酒象征着重阳节的习俗,表达了对节日与美好时光的遗憾。
  •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荷花与江树的意象,传达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感慨。
    • 拟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赋予其生命与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展现出浓厚的哲理意味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迁徙与季节的变化,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菰蒲:代表着秋天的自然景象,体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易逝。
  • 荷花:象征着美好与纯洁,随着时光的推移而衰老。
  • 红叶:代表着秋天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凋谢。
  • 黄花酒:象征着重阳节的习俗,寄托着对生命与长寿的祝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登高有客上林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欢愉
    C. 悲伤

  2. “池荷卷翠花皆老”中的“卷翠”指的是什么?
    A. 荷花的开放
    B. 荷花的枯萎
    C. 荷叶的卷曲

  3. 诗中提到的“黄花酒”象征着什么?
    A. 重阳节
    B. 生日
    C. 春天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对重阳节的思考与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童轩的《九日 其二》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但李白的作品更具豪放奔放的气势,而童轩则显得细腻柔和,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重阳节的文化与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