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侍宴乐游苑诗》
时间: 2025-01-11 12:00:54意思解释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
原文展示:
帝德峻韶夏,王功书颂平。
共贯沿五胜,浊道迈三英。
我皇抚归运,时乘信告成。
一唱华钟石,再抚被丝笙。
黄草归雒木,梯山荐玉荣。
时来浊河变,瑞起温洛清。
物色动宸眷,民豫降皇情。
白话文翻译:
帝王的德行在这个夏天显得格外高尚,王者的功绩被广为颂扬。大家共同连接着五大胜地,浊流的道路上迈出了三位英杰。我皇帝抚慰归来的运势,时常乘着信号宣告成功。一声声华丽的钟声响起,丝弦乐器也被轻轻拨动。黄草中归来的雒木,山梯上捧着的玉石显得荣光焕发。时光来临,浊河发生了变化,瑞气从温洛升起,流光溢彩。万物的变化引起了皇家的眷顾,百姓们也因此感受到皇帝的恩情。
注释:
- 峻韶:形容德行高尚。
- 书颂:指人们对王功的赞美。
- 五胜:指五个著名的胜地。
- 浊道:浊流的道路。
- 华钟石:指华丽的钟声和美石。
- 丝笙:指用丝弦乐器演奏的乐曲。
- 黄草、雒木:自然景物的描绘,象征丰收的景象。
- 瑞:吉祥的征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任昉,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主要活动在南朝,擅长五言和七言诗,其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九月重阳节,正值秋高气爽之时,帝王举行宴会,诗人陪伴在侧,借此机会抒发对皇帝德行的赞美,描绘盛世景象,体现了对国家安定和民众幸福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南北朝时期的政治风貌和文化气息,诗人通过对宴会现场的描绘,传达了对皇帝德行和功绩的崇敬。诗中提到的“帝德峻韶夏”,不仅是对皇帝品德的赞美,也是对盛夏时节的自然景观的描摹,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诗在形式上讲究对仗,韵律和谐,语句流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在意象方面,如“华钟石”、“丝笙”等象征着文化的富饶与繁荣,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赞美,也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诗中提到的“瑞起温洛清”,更是预示着国家的繁荣昌盛,民众的幸福安康。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有对盛世的描绘,也有对帝王的赞美,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帝德峻韶夏:皇帝的德行在这个夏天显得格外高尚。
- 王功书颂平:王者的功绩被广为颂扬,社会安定。
- 共贯沿五胜:大家共同连接着五个著名的胜地,象征繁荣。
- 浊道迈三英:在浊流的道路上走出了三位英雄,表明英雄辈出。
- 我皇抚归运:我皇帝抚慰归来的运势,表现出皇帝的关怀。
- 时乘信告成:时常乘着信号宣告成功,象征着顺利和成功。
- 一唱华钟石:华丽的钟声响起,展现宴会的热闹。
- 再抚被丝笙:丝弦乐器被轻轻拨动,增添了音乐的氛围。
- 黄草归雒木:自然景物描绘,象征丰收的景象。
- 梯山荐玉荣:山梯上捧着的玉石显得荣光焕发,寓意繁荣。
- 时来浊河变:时光来临,浊河发生变化,象征着历史的变迁。
- 瑞起温洛清:吉祥的气象从温洛升起,象征美好的未来。
- 物色动宸眷:万物的变化引起了皇家关注,说明皇帝关怀民众。
- 民豫降皇情:百姓们也因此感受到皇帝的恩情,呈现和谐的政民关系。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比喻手法描绘自然景象,赋予其更深的意象。
- 象征:使用“瑞”“黄草”等意象象征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抒发了对皇帝的敬仰和对国家繁荣的期待,表现出诗人对社会和谐、民众幸福的向往,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钟石:象征文化的富饶与繁荣。
- 丝笙:代表音乐的美好,宴会的欢快氛围。
- 黄草、雒木:自然的丰收象征,体现了富饶的土地。
- 瑞:吉祥的象征,代表美好的前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自然景色
B. 皇帝的德行
C. 个人情感
D. 战争 -
诗中提到的“华钟石”主要象征什么? A. 文化的富饶
B. 自然的美丽
C. 人民的富裕
D. 战争的胜利 -
诗中“时来浊河变”表达了什么? A. 对历史的反思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社会的批评
D. 对战争的恐惧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描绘自然和个人情感的诗作。
- 李白的《庐山谣》:表现豪放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对比:
-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与《饮酒》:
- 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社会的关注,但《九日侍宴乐游苑诗》更加偏向于对皇帝的颂扬,而《饮酒》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年谱》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任昉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