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叠前韵》

时间: 2025-01-11 08:59:31

黄落江南眼为寒,尽收秋气入平阑。

苦吟直欲趋瓮底,前路危如炊剑端。

无酒陶公原自可,空囊杜老亦羞观。

金戈铁马人间世,未许诗人据一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落江南眼为寒,尽收秋气入平阑。
苦吟直欲趋瓮底,前路危如炊剑端。
无酒陶公原自可,空囊杜老亦羞观。
金戈铁马人间世,未许诗人据一鞍。

白话文翻译

在江南的黄叶飘落时,眼前的景象显得格外寒冷,秋天的气息尽数涌入窗前。
我在苦吟中只想走到酒瓮底下,但前路却如同炊烟上的剑尖一样危险。
没有酒的陶渊明本可以自得其乐,空荡荡的囊中,杜甫也感到羞愧。
在这世间金戈铁马的景象中,诗人没法只凭一鞍而自居。

注释

  • 江南:指中国南方的水乡地区,气候湿润,风景如画。
  • 平阑:窗栏或阳台,这里指的是诗人坐在窗前,感受秋意。
  • 瓮底:指装酒的瓮,象征着诗人的渴望和追求。
  • 炊剑端:比喻前路的艰难和危险,形象生动。
  • 陶公:指陶渊明,隐居的诗人,以无酒自乐著称。
  • 杜老:指杜甫,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常常描写社会动荡。
  • 金戈铁马:形容战争和动乱的景象,反映诗人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冒效鲁,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民初,风格多样,擅长古诗词创作,常以人生感悟和社会现实为题材进行抒发。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在深感生活困苦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时,借助古诗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九日叠前韵》是一首充满人生哲思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在秋日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诗的开头通过描绘江南寒冷的秋景,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黄叶的飘落与寒意的袭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接着,诗人提到苦吟和追求酒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对精神寄托的向往,但又对现实的无情感到沮丧,前路的艰难如同炊烟上的剑端,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提到陶渊明和杜甫,二者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陶渊明虽无酒而乐,但杜甫的羞愧则展示了他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最后两句以“金戈铁马”收尾,强调了社会的动荡给诗人带来的无奈,诗人渴望稳固的立足之地,却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徘徊。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对人生的探讨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落江南眼为寒:描绘秋天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在江南的感受,强调了寒冷的季节。
  2. 尽收秋气入平阑:秋天的气息弥漫,令人感受到季节的变化与内心的孤寂。
  3. 苦吟直欲趋瓮底:表达诗人对酒的渴望,渴求一种精神寄托。
  4. 前路危如炊剑端:形象地描绘出前路艰难,诗人对未来感到无力和恐惧。
  5. 无酒陶公原自可:引入陶渊明,暗示没有酒也能自得其乐。
  6. 空囊杜老亦羞观:杜甫因现实困境感到羞愧,反映出社会的压迫感。
  7. 金戈铁马人间世:战争与动乱的现实令人堪忧,诗人与世事的搏斗感。
  8. 未许诗人据一鞍:诗人无法安稳地立足,展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修辞手法

  • 对比:陶渊明与杜甫的对比,突显诗人心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比喻:如“炊剑端”形象生动,增加了诗的表现力。
  • 排比:在诗句中通过排比的形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深刻探讨了诗人在动荡社会中的处境与理想,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象征着美好与宁静,但在诗中却带有寒冷的色彩。
  • 秋气:象征着生命的衰退与无常。
  • :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 金戈铁马:象征着战争与人世间的动荡不安。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突显出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提到的“陶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陶渊明
    • B) 杜甫
    • C) 李白
    • D) 白居易
  2. “金戈铁马”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与动乱
    • C) 美好生活
    • D) 内心的平静
  3. 诗中“前路危如炊剑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感受?

    • A) 希望
    • B) 无奈与恐惧
    • C) 自信
    • D) 兴奋

答案

  1. A) 陶渊明
  2. B) 战争与动乱
  3. B) 无奈与恐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冒效鲁的《九日叠前韵》与陶渊明的《饮酒》在对生活的态度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而后者则展现了隐居生活的自得其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现代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