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若虚秋官闻恤刑诏有作》
时间: 2025-01-26 03:09: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答若虚秋官闻恤刑诏有作 李东阳 〔明代〕
西曹忽枉恤刑诗,我在閒官亦自疑。 正恐灾祥非独致,敢言繁简不同司。 心中自许神明鉴,笔底真看造化移。 今日治安还有象,贾生痴泪莫深垂。
白话文翻译:
西曹突然寄来了关于恤刑的诗,我这个闲官也感到疑惑。 正担心灾祸和吉祥并非单一原因所致,敢说繁琐和简略不是同一部门所为。 心中自然相信神明的鉴察,笔下真的看到了造化的变迁。 如今社会治安还有迹象可寻,贾生的痴泪不必深垂。
注释:
西曹:古代官署名,此处指若虚秋官。 恤刑:关心刑法,指对刑罚的审慎处理。 閒官:指自己担任的闲职。 灾祥:灾祸和吉祥。 繁简:繁琐和简略,指处理事务的方式。 神明鉴:神明的鉴察,指天意或天命。 造化移:造化的变迁,指自然或社会的变动。 治安:社会秩序和安全。 贾生:指贾谊,西汉文学家,因忧国忧民而流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明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政的看法。此诗是他在听到恤刑诏后,回应若虚秋官的作品。
创作背景: 明代时期,恤刑诏是皇帝为了减轻刑罚、关心民生而发布的诏令。李东阳在诗中表达了对恤刑诏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社会治安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李东阳对恤刑诏的关注和对时局的深刻思考。首联表达了接到若虚秋官的诗后的疑惑,颔联则进一步探讨了灾祸与吉祥的复杂关系,以及处理事务的繁简不同。颈联通过“神明鉴”和“造化移”表达了天意难测和社会变迁的感慨。尾联则以贾生的痴泪为喻,暗示了对社会治安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李东阳对时政的深刻洞察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曹忽枉恤刑诗,我在閒官亦自疑。
- 西曹突然寄来了关于恤刑的诗,我这个闲官也感到疑惑。
- 解析:首句点明了诗的缘起,西曹指若虚秋官,恤刑诗指关于恤刑的诗作。閒官自疑,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职责的疑惑和对恤刑诏的思考。
-
正恐灾祥非独致,敢言繁简不同司。
- 正担心灾祸和吉祥并非单一原因所致,敢说繁琐和简略不是同一部门所为。
- 解析:颔联进一步探讨了灾祸与吉祥的复杂关系,以及处理事务的繁简不同。灾祥非独致,指灾祸和吉祥并非单一原因所致,繁简不同司,指处理事务的方式不同。
-
心中自许神明鉴,笔底真看造化移。
- 心中自然相信神明的鉴察,笔下真的看到了造化的变迁。
- 解析:颈联通过“神明鉴”和“造化移”表达了天意难测和社会变迁的感慨。神明鉴,指天意或天命,造化移,指自然或社会的变动。
-
今日治安还有象,贾生痴泪莫深垂。
- 如今社会治安还有迹象可寻,贾生的痴泪不必深垂。
- 解析:尾联以贾生的痴泪为喻,暗示了对社会治安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希望。治安还有象,指社会治安还有迹象可寻,贾生痴泪莫深垂,暗示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神明鉴”比喻天意或天命,“造化移”比喻自然或社会的变动。
- 对仗:如“灾祥非独致,敢言繁简不同司”中的“灾祥”与“繁简”,“非独致”与“不同司”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恤刑诏的关注和对时局的深刻思考。通过探讨灾祸与吉祥的复杂关系,以及处理事务的繁简不同,表达了作者对天意难测和社会变迁的感慨。同时,通过对社会治安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作者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神明鉴:神明的鉴察,象征天意或天命。
- 造化移:造化的变迁,象征自然或社会的变动。
- 治安:社会秩序和安全,象征社会稳定。
- 贾生痴泪:贾谊的痴泪,象征忧国忧民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西曹”指的是什么? A. 古代官署名 B. 诗人自己 C. 若虚秋官 D. 恤刑诏
-
诗中的“恤刑”指的是什么? A. 关心刑法 B. 减轻刑罚 C. 审慎处理刑罚 D. 以上都是
-
诗中的“神明鉴”和“造化移”分别象征什么? A. 天意和自然变动 B. 神明和造化 C. 鉴察和变迁 D. 天命和社会变动
-
诗中的“贾生痴泪”象征什么? A. 忧国忧民的情感 B. 贾谊的痴情 C. 深垂的泪水 D. 对未来的悲观
答案:
- C
- D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怀。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东阳的《次韵答若虚秋官闻恤刑诏有作》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怀,但李东阳的诗更侧重于对恤刑诏的关注和对社会治安的期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明史》:了解明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有助于深入理解李东阳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