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生下第归》

时间: 2025-01-26 04:12:12

误落多才与世讥,暂将幽寂掩光辉。

草玄亭上侯芭在,白璧山中卞氏归。

江雁过云寒雨暝,渚花飞雪晚风稀。

庭闱别有三公养,未必华簪胜彩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徐生下第归 误落多才与世讥,暂将幽寂掩光辉。 草玄亭上侯芭在,白璧山中卞氏归。 江雁过云寒雨暝,渚花飞雪晚风稀。 庭闱别有三公养,未必华簪胜彩衣。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你因才华出众而受到世人的讥讽,暂时用幽静的生活掩盖你的光芒。在草玄亭上,侯芭依然在等待,而你就像白璧山中的卞和一样归来。江上的雁群穿过云层,寒雨使得天色昏暗,水边的花朵在晚风中飘落,如同飞雪般稀疏。在家中,有三种公职的供养,未必华丽的发簪能胜过彩色的衣裳。

注释

字词注释:

  • 误落:意外地陷入。
  • 多才:才华出众。
  • 世讥:世人的讥讽。
  • 幽寂:幽静寂寞。
  • 草玄亭:地名,可能指某个具体的亭子。
  • 侯芭:人名,可能指作者的朋友或同道。
  • 白璧山:地名,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山。
  • 卞氏:卞和,春秋时期楚国人,因发现和氏璧而著名。
  • 江雁:江上的雁群。
  • 寒雨暝:寒雨使得天色昏暗。
  • 渚花:水边的花朵。
  • 晚风稀:晚风稀疏。
  • 庭闱:家中。
  • 三公养:三种公职的供养。
  • 华簪:华丽的发簪。
  • 彩衣:彩色的衣裳。

典故解析:

  • 草玄亭上侯芭在:可能指某个具体的亭子,侯芭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道,此处用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或期待。
  • 白璧山中卞氏归:卞和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因发现和氏璧而著名,此处用以比喻徐生归来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以诗见长,与杨慎、高启并称“明初三大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为送别徐生下第归乡而作。徐生可能是在科举考试中落第,李东阳以此诗安慰和鼓励他,表达了对友人的理解和支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徐生落第归乡的情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鼓励。首联“误落多才与世讥,暂将幽寂掩光辉”直接点出了徐生因才华出众而受到世人的讥讽,但作者认为他应该暂时用幽静的生活来掩盖自己的光芒。颔联和颈联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江雁过云寒雨暝”和“渚花飞雪晚风稀”,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宁静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徐生归乡的孤寂感。尾联“庭闱别有三公养,未必华簪胜彩衣”则是一种安慰和鼓励,认为在家中也有三种公职的供养,未必华丽的发簪能胜过彩色的衣裳,暗示徐生不必过于在意世俗的眼光,应该珍惜家庭的温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误落多才与世讥:徐生因才华出众而受到世人的讥讽。
  2. 暂将幽寂掩光辉:建议徐生暂时用幽静的生活来掩盖自己的光芒。
  3. 草玄亭上侯芭在:草玄亭上,侯芭依然在等待。
  4. 白璧山中卞氏归:徐生就像白璧山中的卞和一样归来。
  5. 江雁过云寒雨暝:江上的雁群穿过云层,寒雨使得天色昏暗。
  6. 渚花飞雪晚风稀:水边的花朵在晚风中飘落,如同飞雪般稀疏。
  7. 庭闱别有三公养:在家中,有三种公职的供养。
  8. 未必华簪胜彩衣:未必华丽的发簪能胜过彩色的衣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渚花飞雪晚风稀”中,将飞落的花朵比喻为飞雪,增强了诗句的意象感。
  • 对仗:如“江雁过云寒雨暝,渚花飞雪晚风稀”中,通过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安慰和鼓励落第的徐生,表达了对友人的理解和支持,认为他不必过于在意世俗的眼光,应该珍惜家庭的温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雁:象征着离别和孤独。
  • 寒雨暝:象征着凄凉和孤寂。
  • 渚花飞雪:象征着美丽而又短暂的景象。
  • 晚风稀:象征着宁静和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草玄亭上侯芭在”中的“侯芭”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植物名 D. 动物名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白璧山中卞氏归”中的“卞氏”是指谁? A. 卞和 B. 卞玉京 C. 卞庄子 D. 卞之琳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庭闱别有三公养”中的“三公养”是指什么? A. 三种公职的供养 B. 三种公家的食物 C. 三种公家的衣物 D. 三种公家的住所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高启的《梅花》

诗词对比:

  •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与李东阳的这首诗在风格上都偏向于清新自然,但在主题上有所不同,前者更多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后者则更多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和鼓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
  • 《李东阳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