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史文通奉议二首》

时间: 2025-01-24 07:04:22

有叟住东野,畏人希入城。

君时共还往,我欲问修行。

早岁识岩客,近时逢绛生。

真能访茅屋,屣履试将迎。

意思解释

赠史文通奉议二首

原文展示:

有叟住东野,畏人希入城。君时共还往,我欲问修行。早岁识岩客,近时逢绛生。真能访茅屋,屣履试将迎。

白话文翻译:

有位老者住在东边的乡野,害怕人们很少进城。你我有时一起去往那儿,我想询问他的修行情况。年轻时我曾认识那位住在山岩的客人,最近又碰到那位绛生(指的是一位隐士)。如果你真能去拜访他的茅屋,便可以试着穿上鞋子去迎接他。

注释:

  • :老者,指年长的人。
  • 东野:东边的乡野,指偏远的地方。
  • :害怕,担心。
  • 君时:你有时,指与朋友相聚的时光。
  • 修行:指追求道德修养与学问。
  • 岩客:住在山岩中的人,隐士。
  • 绛生:可能指的是某位隐士或高人,绛色的生者。
  • 茅屋:草屋,隐士居住的简陋住所。
  • 屣履:鞋子,穿鞋的意思。

典故解析:

“岩客”和“绛生”常用于描述隐士或高人,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人思想的尊重。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田,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擅长诗词、散文,深受士人推崇。
  • 创作背景:诗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士人隐逸的风气,以及对高人思想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意境悠远,表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关心。开篇描绘了东野的宁静,展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老者”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士修行的向往,体现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通过与友人对话,诗人展示了深厚的友情与对彼此修行的关注。后面的描写则进一步引出隐士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山水隐居的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哲思与人生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有叟住东野:描绘一个老者隐居在乡野,突出与世隔绝的生活。
    • 畏人希入城:老者因害怕人际交往而选择隐居,表现出对世俗的逃避。
    • 君时共还往:与友人相聚之时,体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 我欲问修行:想要探讨修行之道,展现出对哲理的追求。
    • 早岁识岩客:回忆年轻时的经历,增强了个人的历史感。
    • 近时逢绛生:最近遇到的隐士,更加引发对隐士生活的思考。
    • 真能访茅屋:对隐士的向往,想要亲自去拜访。
    • 屣履试将迎:穿上鞋子去迎接,象征着对高人礼遇的重视。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有叟/畏人”,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典故:隐士的生活象征着对世俗的超脱。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修行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珍贵。

意象分析:

  • 东野:象征自然与宁静,隐士的理想生活。
  • 老者:象征智慧与经验,反映人生的哲理。
  • 茅屋:代表简朴的生活方式,隐士精神的体现。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岩客”指的是谁? A. 隐士 B. 商人 C. 农夫

    2. 诗人希望去拜访谁的茅屋? A. 老者 B. 绛生 C. 岩客

    3. 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名利 B. 隐逸生活 C. 追求权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 李白的《将进酒》则展现了不羁与豪放,体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