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询公上人
威仪何贵重,一室贮水清。
终日松杉径,自多虫蚁行。
像前孤立影,钟外数珠声。
知悟修来事,今为第几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询公上人的赞美,认为威仪并非最重要的东西,真正的清净和智慧则是内在的。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一室的清水象征着内心的清明。松树和杉树的小径上,有虫蚁自由出入,表现出自然的和谐。诗人回望前世的孤独身影,听着钟声传来的珠声,思考着自己修行的事情,感慨自己已经经历了多少个轮回。
注释:
- 威仪:指人的仪态和气度,强调外在的表现。
- 贮水清:形容室内水清澈,象征内心的清净。
- 虫蚁行:虫子和蚂蚁的出入,表现自然生灵的自由与生动。
- 孤立影:独自的身影,暗指个人的修行之路。
- 钟外数珠声:钟声和珠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修行的静谧。
- 知悟:理解和觉悟,指修行过程中所获得的智慧。
- 第几生:反思自己轮回生死的次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779年-849年),字德仁,号齐己,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禅宗僧人。他的诗歌大多富有禅意,常常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赠询公上人》创作于唐代,正值佛教影响深远的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询公上人的尊敬,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教与修行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修炼与外在威仪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意象丰富,展现了齐己深邃的禅理思想。诗的开头以“威仪何贵重”开篇,直接质疑外在的威仪,接着通过“一室贮水清”引出内心的清净,这种对比让人反思外在与内在的关系。松杉间的虫蚁,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气息,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
进一步的意象,如“孤立影”与“钟外数珠声”,则传达出一种孤独和时间的感悟,仿佛在思考自己在修行中的位置和意义,“今为第几生”更是直面生死的哲学思考。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交织着哲理,给人以深思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威仪何贵重:抛开外在的形式,问其真正的价值。
- 一室贮水清:内心清澈如水,象征着宁静与智慧。
- 终日松杉径:描绘自然环境,表现修行的场所。
- 自多虫蚁行:自然的生灵自在出入,象征生命的繁荣与和谐。
- 像前孤立影:孤独的修行者,反思自我的存在。
- 钟外数珠声:钟声与珠声象征时间流逝,带来宁静的思考。
- 知悟修来事:经历修行后,理解人生的真谛。
- 今为第几生:对轮回的思考,感慨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水清比喻内心的宁静。
- 拟人:虫蚁自由出行,赋予自然生命。
- 对仗:如“孤立影”与“数珠声”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提倡内心的修行与清净,反对对外在形式的过度追求,表达了对生命轮回和自我觉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清净与智慧。
- 虫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
- 松杉:长青的树木,代表持久与坚韧。
- 钟声: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威仪
B. 清水
C. 影子
D. 钟声 -
“知悟修来事”中“知悟”是什么意思? A. 了解
B. 感受
C. 觉醒
D. 反思 -
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A. 外在的形式
B. 内心的修行
C. 自然的美
D. 生命的繁荣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齐己的《赠询公上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探讨了自然与内心的关系,但齐己更侧重于内在修行的哲学,而王维则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齐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