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时间: 2025-01-11 04:57:13

瑞塔临初地,金舆幸上方。

空边有清净,觉处无馨香。

雨霁微尘敛,风秋定水凉。

兹辰采仙菊,荐寿庆重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解琬 〔唐代〕
瑞塔临初地,金舆幸上方。
空边有清净,觉处无馨香。
雨霁微尘敛,风秋定水凉。
兹辰采仙菊,荐寿庆重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重阳节登上慈恩寺浮图的情景。金色的车舆在高处显得格外光彩,四周宁静而清净,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雨后尘埃消散,秋风拂过,水面显得格外清凉。今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采摘仙菊,祝愿长寿,庆祝重阳节。

注释

字词注释

  • 瑞塔:瑞气的塔,象征吉祥的建筑。
  • 金舆:指金色的车舆,象征尊贵。
  • 空边:指空旷的周围环境。
  • 清净:宁静而洁净的状态。
  • 微尘敛:雨过之后,微小的尘埃消散。
  • 定水凉:水面平静而凉爽。
  • 采仙菊:重阳节时采摘菊花,象征长寿。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为古代的尊老节日,习俗是登高、饮菊花酒、赏菊花,寓意长寿。
  • 仙菊: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长寿与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解琬,唐代女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著称。她的诗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应制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受邀登上慈恩寺的浮图,表达对节日的庆祝和对长寿的祝愿,反映了唐代重阳节的风俗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展现了重阳节的独特氛围。开头的“瑞塔临初地”以“瑞”字引入,暗示着吉祥的寓意,营造出一种神圣而高远的氛围。金舆的描写不仅体现了节日的庄重,也暗示了诗人身份的尊贵。

接下来的“空边有清净,觉处无馨香”则通过对比,突显出环境的优雅与宁静。雨霁后微尘的消散,秋风带来的凉意,似乎让人心境更加豁达。此处描写的天气变化,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兹辰采仙菊,荐寿庆重阳”则是对重阳节传统习俗的直接呼应,表达了对长寿的祝愿和对生命的珍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与节日氛围的渲染,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高洁的生活态度,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瑞塔临初地:瑞气缭绕的塔静静地矗立在初秋的土地上,给人一种吉祥之感。
  2. 金舆幸上方:金色的车舆来到高处,彰显出尊贵与典雅。
  3. 空边有清净:周围空旷而清净,环境恬静。
  4. 觉处无馨香:在这样的环境中,似乎没有鲜花的香气,反而更加宁静。
  5. 雨霁微尘敛:雨后,尘埃都消散了,万物复苏,显得更加清新。
  6. 风秋定水凉:秋风轻拂,水面变得凉爽,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7. 兹辰采仙菊: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采摘仙菊,象征着长寿。
  8. 荐寿庆重阳:献上菊花,祝愿长寿,庆祝重阳节的到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瑞塔”象征吉祥,寓意深远。
  • 对仗:前后两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象的描绘与节日习俗相结合,形成鲜明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长寿的祝愿与生命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唐代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传统节日的重视,蕴含着哲理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瑞塔:象征吉祥与神圣。
  • 金舆:代表尊贵与典雅。
  • 秋风:象征变化与凉爽,暗示生命的流逝。
  • 仙菊:象征长寿与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瑞塔”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吉祥的塔
    C. 金色的车
    D. 水面

  2. 重阳节主要是庆祝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长寿与敬老
    C. 冬天的到来
    D. 夏天的炎热

  3. “雨霁微尘敛”的意思是?
    A. 雨后尘埃消散
    B. 雨水泛滥
    C. 风景美丽
    D. 秋天的凉风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维和解琬的诗都与重阳节有关,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解琬则强调了节日的庆祝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