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春闺和陈大樽韵》
时间: 2025-01-11 03:00: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山溪 春闺和陈大樽韵
作者: 丁澎
暖日烘帘,睡起抛残绣。
衫薄不胜寒,乍朦胧楚腰如柳。
重开鸾镜,扶起半欹鬓,香痕透。
眉痕瘦。都付红酥手。
闲愁惯惹,脉脉频回首。
新种合欢花,爱看他倚残罗袖。
思寻旧梦,勾引是东风,灯昏候。
啼鹃又。吹落巫山后。
白话文翻译:
暖阳洒在窗帘上,刚睡醒时抛下了残留的绣花衣物。
薄衫抵挡不住寒意,忽隐忽现的身姿如柳般柔美。
重新打开镜子,扶起微微倾斜的鬓发,香气依然透出。
眉间的痕迹显得苍瘦,全都交给了那红酥手。
闲愁常常纠缠着我,目光频频回首。
新种的合欢花,爱看他倚着残破的罗袖。
思念旧梦,似乎是东风的引导,昏暗的灯光下静候。
啼叫的杜鹃再次响起,吹落了巫山之后的幽怨。
注释:
- 蓦山溪:一种词牌名,此作品采用了这一词牌。
- 暖日:温暖的阳光,通常寓意着春天的到来。
- 抛残绣:指抛下未完工的绣花衣物,表现出懒散与不愿起床的状态。
- 楚腰如柳:比喻女子的身姿柔美,像柳枝一样纤细。
- 鸾镜:古代的一种镜子,象征着美丽与自我欣赏。
- 香痕:指香气的痕迹,暗示着女子的妆容与气息。
- 合欢花:象征着爱情与团圆,表现出对爱的向往。
- 东风:春天的象征,带来温暖与生机。
- 啼鹃:杜鹃鸟的叫声,常与春天的思念与离愁相联系。
- 巫山: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山水的美丽与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澎,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常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意象见长。
创作背景:
《蓦山溪 春闺和陈大樽韵》创作于春日,正值花开之时,诗人借用春天的温暖与美丽,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旧梦的追忆,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珍视。
诗歌鉴赏:
《蓦山溪 春闺和陈大樽韵》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日暖阳下的慵懒与美丽。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娇柔与内心的情愫,给人一种温馨而优雅的感觉。开头两句“暖日烘帘,睡起抛残绣”以生动的画面引入,展现出女子的慵懒,似乎在提醒读者春天的来临和生命的活力。接着“衫薄不胜寒,乍朦胧楚腰如柳”则通过对女子身姿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柔美的气质,令人心生向往。
诗的中间部分通过“重开鸾镜,扶起半欹鬓”,表现了女子对自身美丽的关注,暗示着一种对爱情的期待和渴望。最后几句以“思寻旧梦,勾引是东风,灯昏候”结束,情感逐渐升温,隐含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新生事物的渴望,整个诗篇构成了一种温婉而又富有层次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暖日烘帘:暖和的阳光照射进来,似乎在温暖着整个房间。
- 睡起抛残绣:刚刚醒来,懒洋洋地把未完成的绣花衣物抛在一旁。
- 衫薄不胜寒:薄薄的衣衫无法抵挡寒意,展现了春寒料峭的感觉。
- 乍朦胧楚腰如柳:身形在朦胧中显得柔美如柳,意象优雅。
- 重开鸾镜:重新打开镜子,打理自己的容颜。
- 扶起半欹鬓:轻轻扶起稍微倾斜的发髻,细腻的描写。
- 香痕透:香气依旧残留,暗示着她的娇媚。
- 眉痕瘦:眉间的痕迹显得瘦弱,可能暗示忧愁。
- 都付红酥手:这些情感与美丽都交给了那双红润的手。
- 闲愁惯惹:闲暇时总是惹来愁绪。
- 脉脉频回首:频频回首,似乎在思念某个人。
- 新种合欢花:新种的合欢花象征着爱情的希望。
- 爱看他倚残罗袖:喜欢看他倚着破旧的罗袖,暗示着对爱情的憧憬。
- 思寻旧梦:思念往昔的美好梦境。
- 勾引是东风:东风轻拂,似乎把她的思绪引向过去。
- 灯昏候:灯光昏暗之中静静等待。
- 啼鹃又:杜鹃再次啼鸣,象征着哀愁。
- 吹落巫山后:杜鹃的叫声吹落了巫山那边的回忆与情感,带有一种淡淡的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楚腰如柳”,形象生动地表达女子的身姿之美。
- 拟人:如“闲愁惯惹”,赋予情感以生命,增强诗的情感色彩。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整体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温暖、女子的柔美以及对爱情与旧梦的追忆,情感细腻而深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柔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暖日:象征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 合欢花:象征爱情、团聚与美好。
- 鸾镜:象征自我欣赏与内心的美。
- 杜鹃:常用以象征离愁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合欢花”象征着什么?
A. 离别
B. 爱情
C. 悲伤
D. 冷漠 -
填空题:诗的开头描写的是__的场景。
-
判断题:诗中“乍朦胧楚腰如柳”是通过比喻表现女子的美。
A. 对
B. 错
答案:
- B
- 暖日烘帘的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望月怀远》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描写了女子的情感与内心的情绪,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往昔的回忆。
- 《望月怀远》: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了思念与孤独的情感,二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