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过南京,寓白下路交通旅馆,嵩云谓蕙风晚年尝应军幕招,宿此逾月。相与作词吊之》
时间: 2025-01-11 05:22: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灯窗日暮。梦熟连城雨。邻笛近梅边,过遥天霜禽夜语。沧洲旧景,历历远山横,漂红水,谈玄地,酒醒成今古。扬尘倦眼,万里凭高处。齿冷几青楼,和拍衮一城笳鼓。白头吟望,谁会下泉悲,伤麟袂,听鹃泪,一例江流去。
白话文翻译:
在灯光下,黄昏渐渐降临,梦里似乎又回到了那熟悉的连城细雨。邻近的笛声在梅树边响起,遥远的天边传来霜禽的夜鸣。沧洲的旧日景象历历在目,远山如横,漂浮的红花水面,谈笑间仿佛回到了古今。扬起的尘土,眼中倦意,站在高处俯瞰万里。几多冷落的青楼,伴着城中热闹的乐声。白头吟望,谁能体会那泉下的悲伤,伤心的麟袂,听着杜鹃的泪水,一切都随着江水流去。
注释:
- 灯窗日暮:黄昏时分,窗内灯光照亮。
- 梦熟连城雨:梦中又回到那熟悉的连城细雨。
- 邻笛近梅边:在邻近的梅树旁,传来笛声。
- 遥天霜禽夜语:遥远天边的霜禽在夜晚鸣叫。
- 沧洲旧景:指曾经的沧洲风景。
- 漂红水:水面上漂浮着红花。
- 酒醒成今古:酒醒之后,感慨古今变迁。
- 白头吟望:白发苍苍,遥望吟唱。
- 伤麟袂:指伤感的东西,麟袂象征美好却易逝的事物。
- 听鹃泪:听着杜鹃的悲鸣,流下泪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承焘(1898-1981),字雨田,号白华,江苏常州人。近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灵秀,情感细腻,作品多以山水、人生感悟为题。
创作背景: 《蓦山溪》创作于夏承焘旅居南京期间,受到当时社会动荡的影响,诗中充满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旧日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蓦山溪》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心中的感伤与思索。开篇以“灯窗日暮”引入,映现出一种温柔而又略带孤独的气氛。接着“梦熟连城雨”,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怀旧情绪的梦境,似乎在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邻笛声和霜禽夜语的描写,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更多的生活气息和诗意,仿佛让人感受到那份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沧洲旧景”,不仅是对往昔的追忆,也是对生命流逝的感慨。随着“漂红水,谈玄地”两句的出现,诗人开始思索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意义,酒醒后的清醒与迷惘交织,呈现出一种哲理的深邃。这种情感在“白头吟望”中达到高潮,诗人以白头老人的身份,感叹谁能理解那份泉下的悲伤,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惋惜。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有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夏承焘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灯窗日暮:黄昏时窗内的灯光,暗示着孤独的情绪。
- 梦熟连城雨:梦中再次感受到熟悉的雨声,反映出对过往的怀念。
- 邻笛近梅边:邻近梅树的笛声,增添了生活的细节和情感的触动。
- 过遥天霜禽夜语:遥远夜空中的鸟叫,带来一种清冷的意境。
- 沧洲旧景:回忆往昔的美好景象,带有浓厚的怀旧情绪。
- 漂红水,谈玄地:水面漂浮的红花与哲思的交融,象征时间的流逝。
- 酒醒成今古:酒醒后的清醒与对过往的感慨。
- 扬尘倦眼:眼中因尘土而显疲惫,暗示对生活的疲惫感。
- 白头吟望:白头之人对生活的沉思与感悟。
- 伤麟袂,听鹃泪:白头之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悲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头吟望”,将老人的思索与吟唱比喻为对人生的反思。
- 拟人:如“听鹃泪”,赋予杜鹃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均衡对称,使韵律感增强。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往昔的怀念、对人生的反思,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情感抒发,揭示了生命流转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人生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窗:象征孤独与宁静。
- 梅边笛声:代表生活中的细腻与温馨。
- 霜禽夜语:暗示孤独与清冷。
- 红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美好。
- 白头吟望:象征着老年人的智慧与对过往的深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灯窗日暮”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 A. 黄昏的宁静
- B. 白天的喧闹
- C. 夜晚的孤独
- D. 清晨的生机
-
“梦熟连城雨”中的“连城雨”意指什么?
- A. 远方的雨
- B. 熟悉的雨声
- C. 新雨
- D. 细雨
-
诗中提到的“白头吟望”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愤怒
- C. 哀伤
- D. 无奈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如梦令》相比,夏承焘的《蓦山溪》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对过往的追忆,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与对恋情的感慨。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皆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