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赠都下门人》
时间: 2025-01-26 01:09: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山溪 赠都下门人
作者: 王处一 〔元代〕
都城吾辈,办道休生退。
百行勿相违,常体三光不昧。
天玄地妙,真慧撮灵明,
亲益友,论长生,此理应无赛。
太平逸乐,亘古真无坏。
一粒化生珠,两道光明作对。
人天法界,随处心香,
超造化,越娑婆,稳赴。
白话文翻译:
我们这一代人在都城,修道应当心无杂念。
各种行为不该相互违背,要始终保持心中明亮。
天的奥妙,地的奇妙,真正的智慧能聚合灵明,
亲爱的朋友们,讨论长生的道理,应该是毫无障碍。
太平与安乐,自古以来就没有坏处。
一粒珠子化生,二道光明在对峙。
在天地之间,随处散发着心香,
超越造化,超越生死轮回,稳步前进。
注释:
- 都城:指元代的都城大都(今北京)。
- 百行:指各种行为或道德规范。
- 三光:通常指日月星三者,喻心明。
- 天玄地妙:形容天地的奥妙,深邃而不可思议。
- 亲益友:指好朋友,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 长生:道教中追求的长久生命。
- 太平逸乐:指安定、安逸的生活状态。
- 化生珠:指由某种过程或因缘而生的珍贵事物。
- 心香:比喻内心的清净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处一(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乃道教信徒,作品多涉及道教思想,重视内心修养与自然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处一在都城时,赠与其门徒,强调修道的重要性,以及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明亮。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的追求以及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诗歌鉴赏:
《蓦山溪 赠都下门人》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表达了道教思想中的内心修养和对真理的追求。诗中以“百行勿相违”开篇,强调了行为与信念的统一,指出修道应当无杂念,心中应常存光明。接着,作者通过“天玄地妙”的描绘,展示了宇宙的奥秘与自然的和谐,提醒读者要有追求真理的勇气与智慧。
此外,诗中提到“亲益友,论长生”,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与共同探讨真理的重要性。在道教中,友谊被视为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能够帮助修行者更好地理解生命的真谛。
最后,诗的结尾“超造化,越娑婆,稳赴”,则展现了对超越生死、获得安宁的渴望,这不仅是道教信仰的核心,也是对人生终极目标的追求。在整体上,这首诗强调了内心的和谐与安宁,以及人与宇宙之间的深刻联系,体现了王处一深厚的道教思想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都城吾辈,办道休生退:强调在都城修道之人应保持专注,不应退缩。
- 百行勿相违,常体三光不昧:提倡行为一致,心中常明。
- 天玄地妙,真慧撮灵明:描绘天地的奥妙与智慧的结合。
- 亲益友,论长生,此理应无赛:倡导与朋友讨论生命哲理的无障碍。
- 太平逸乐,亘古真无坏:强调安宁生活的永恒价值。
- 一粒化生珠,两道光明作对:象征珍贵的生命与对峙的光明。
- 人天法界,随处心香:指在天地之间,心中散发美好。
- 超造化,越娑婆,稳赴:追求超越生死的稳健前行。
修辞手法:
- 比喻:以“心香”比喻内心的美好与清净。
- 对仗:如“天玄地妙”“亲益友,论长生”等,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象征:如“化生珠”象征珍贵的道理与生命的真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修道的内涵与重要性,强调内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友谊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作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都城:象征繁华与喧嚣,反衬修道的宁静。
- 三光:代表光明与智慧的象征。
- 化生珠:象征珍贵的生命与真理。
- 心香:象征内心的纯净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百行勿相违”的意思是? a) 所有行为应当一致
b) 行为不应受到限制
c) 行为可以随意选择
d) 行为应当多样化 -
“人天法界”中“法界”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界
b) 道德规范
c) 真实世界
d) 宇宙万物 -
诗中强调的“长生”是指什么? a) 追求物质财富
b) 追求长久的生命
c) 追求名声与地位
d) 追求快乐与享受
答案:
- a) 所有行为应当一致
- d) 宇宙万物
- b) 追求长久的生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庐山谣》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王处一的《蓦山溪》和李白的《静夜思》在主题上均涉及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前者侧重于道教的修养,后者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哲理。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所不同,但均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对心灵的追求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处一研究》
- 《道教文化与古代文学》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