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时间: 2025-01-11 06:24: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飘红林外,梅子青颜退。阵阵断肠风,落飞絮萍踪影碎。薄烟纤雾,几许做轻阴,消得未?山拥翠偏染愁如水。斜阳已尽,晚雨添憔悴。远浦浅舟停,乱鸦起荒洲冷对。天何甚也,转瞬共凋零,残月闭难薄醉,人向梦前坠。
白话文翻译
在飘落的红叶映衬下,梅子青涩的面庞渐渐退去。阵阵令人心痛的风,带着飘零的柳絮,轻轻打碎了水面上的倒影。薄薄的烟雾和轻纱般的雾气,不知多少变成了阴影,究竟消散了没有?山峦环抱,青翠的色彩愁苦得如同流水。夕阳已经落尽,晚雨更添了我的憔悴。远处的浅舟停泊,杂乱的乌鸦在荒凉的洲上飞起,冷冷地对着。天何其无情,瞬息之间万物凋零,残月难以醉人,唯有我在梦中沉沦。
注释
- 飘红林外:指远处飘落的红叶。
- 梅子青颜:梅子的青涩面庞,象征青春未逝。
- 阵阵断肠风:形容悲伤的风,令人心痛。
- 落飞絮:指随风飘落的柳絮,象征离散和无常。
- 纤雾:薄薄的雾,营造出朦胧的意境。
- 山拥翠:青山环绕,给人以忧愁之感。
- 斜阳已尽:夕阳西下,暗示时间的流逝。
- 晚雨添憔悴:雨水使人愈加疲惫。
- 乱鸦起荒洲:乌鸦在荒洲上飞起,象征孤寂。
- 残月闭难薄醉:残月难以令人陶醉,暗示心情的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添雪斋,现代诗人,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某个秋冬交替的季节,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蓦山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冬之交的自然景色,借助自然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对流逝时光的感慨。全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从“飘红林外”到“残月闭难薄醉”,每一句都充满了对生命无常的思索。诗中,红叶与梅子的对比象征着青春与衰老的交替,阵阵风声和落飞的柳絮则勾勒出一种断肠的哀愁。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那苍凉的秋冬时节,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尤其是“斜阳已尽,晚雨添憔悴”一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深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使整首诗在悲凉中透出一丝哲理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飘红林外,梅子青颜退:描绘了秋天的红叶与梅子的青涩,暗示青春的逝去。
- 阵阵断肠风,落飞絮萍踪影碎:阵风带来悲伤,柳絮的飘落象征着无常的生命。
- 薄烟纤雾,几许做轻阴,消得未?:轻雾与阴影的交织,表明诗人对消逝的迷茫。
- 山拥翠偏染愁如水:青山环绕,愁绪如水般流淌,表达一种无奈的忧伤。
- 斜阳已尽,晚雨添憔悴:夕阳西下,雨水增添了诗人的疲惫感。
- 远浦浅舟停,乱鸦起荒洲冷对:船停在远处,乌鸦飞起,象征孤独与凄凉。
- 天何甚也,转瞬共凋零:天无情,生命转瞬即逝,表达对时间的感慨。
- 残月闭难薄醉,人向梦前坠:残月无法让人陶醉,梦境中又沉沦,暗示心灵的迷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愁如水”形象地表达了忧愁的无边无际。
- 拟人:如“阵阵断肠风”赋予风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使得语言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常与时间流逝的惋惜,透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叶:象征秋天的来临,暗示生命的循环与衰退。
- 梅子:代表青春与生机,寓意对过往的怀念。
- 柳絮:象征离散与无常,增添了诗的伤感气氛。
- 斜阳: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飘红林外”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残月闭难薄醉”中的“残月”象征什么?
- A. 失去的青春
- B. 过往的回忆
- C. 无法再现的幸福
- D. 以上皆是
-
诗中提到的“阵阵断肠风”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悲伤
- C. 宁静
- D. 愤怒
答案
- C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添雪斋《蓦山溪》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前者侧重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后者则更倾向于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反映出女性在时代变迁中的感伤与不安。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相关文献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