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其十七》

时间: 2025-02-04 15:34:54

莺娇哺子瓜瓤嫩。

敛笑樱唇粲。

电回窗玉卸慵妆。

醉倚画屏灯影倩成双。

娇云楚润香绡翠。

细雨飘花泪。

莫遮梨颊抱红檀。

撚拢绕丝冰柱玉生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莺娇哺子瓜瓤嫩。敛笑樱唇粲。
电回窗玉卸慵妆。醉倚画屏灯影倩成双。
娇云楚润香绡翠。细雨飘花泪。
莫遮梨颊抱红檀。撚拢绕丝冰柱玉生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柔美和女子的娇媚。黄莺在啄食着嫩瓜瓤,娇艳的笑容如樱桃般绽放。窗外的电光闪烁,像是卸下了她那慵懒的妆容,醉意朦胧中倚着画屏,灯下的影子形成了一对迷人的身影。细雨如泪,洒落在飘舞的花瓣上,香气四溢。不要遮挡住她那如梨般的脸颊,红檀木的香气环绕。轻轻撚拢的丝线仿佛映照出冰柱的寒冷,令人生出一丝惆怅。

注释

  • 莺娇:指娇嫩的黄莺,象征春天的生机。
  • 子瓜:指瓜的果实,嫩而多汁。
  • 樱唇:比喻女子的嘴唇像樱桃一样红艳。
  • 电回窗:形容窗外的闪电,快速的光影。
  • 慵妆:懒散的妆容,形容女子不经意间的妩媚。
  • :美丽的意思。
  • 娇云楚润:形容云彩轻柔而湿润,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 细雨飘花泪:细雨如泪,洒落在花瓣上,增添了春雨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增祥,清代著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精致的描写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物与人情,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感悟时期。春天的气息,女子的娇媚,形成了诗中浓厚的浪漫气氛,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美的追求与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 其十七》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女子的娇媚,充满了鲜明的感官体验。开篇以“莺娇哺子瓜瓤嫩”引入,描绘了黄莺在春日的恣意,象征着生命的活力。接着,诗人用“樱唇粲”来形容女子的笑容,展现出一种甜美和娇羞的状态,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轻快。

诗中的意象如“电回窗”、“醉倚画屏”,创建出了一种朦胧的美感,似乎在描绘一个女子在春夜的静谧中,沉醉于自己的思绪里。细雨和花泪的结合,暗示了春雨的忧伤与温柔,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柔美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女子的娇媚并存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莺娇哺子瓜瓤嫩:描绘春天的黄莺,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娇嫩。
  2. 敛笑樱唇粲:女子的笑容如樱桃般娇艳,展现她的魅力。
  3. 电回窗玉卸慵妆:窗外的电光闪烁,暗示女子的慵懒与妩媚。
  4. 醉倚画屏灯影倩成双:女子醉眼朦胧,倚靠画屏,灯光下的影子形成了美丽的双影。
  5. 娇云楚润香绡翠:细雨如泪,云彩轻柔,暗示春天的娇媚。
  6. 细雨飘花泪:细雨洒落,似乎在诉说花的惆怅。
  7. 莫遮梨颊抱红檀:不要遮挡女子那如梨般的脸庞,暗示她的娇羞与美丽。
  8. 撚拢绕丝冰柱玉生寒:轻轻撚拢的丝线仿佛映照出冰柱的寒冷,增添了一丝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樱唇”比喻女子的红唇,形象生动。
  • 拟人:细雨被形容成“飘花泪”,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电回窗玉卸慵妆”,形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女子的娇媚,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和谐共存。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温柔而略带惆怅的情感,显示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追求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春天和生命的活力。
  • 樱唇:象征女子的娇媚与甜美。
  • 细雨:象征温柔、忧伤与思念。
  • 花泪:暗喻花的惆怅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莺娇”主要象征什么? A. 生机
    B. 哀愁
    C. 美丽

  2. “樱唇”指的是: A. 樱桃的颜色
    B. 女子的嘴唇
    C. 一种花

  3. 细雨飘洒在花瓣上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将樊增祥的《虞美人 其十七》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女子的娇媚,而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思念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主题思想。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