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泰山》
时间: 2025-01-11 23:41:35意思解释
过泰山
作者: 孙尔准 〔清代〕
原文展示:
早岁曾携绿玉筇,
飙轮掖上最高峰。
笠边海日三更白,
舄下齐烟九点浓。
得句秋坛赓老鹤,
投文夜壑起乖龙。
今来济胜嗟无具,
梦绕天门第几松。
白话文翻译:
年轻时曾携带着绿玉手杖,
风驰电掣地攀登上最高峰。
斗笠下海面日光透出三更的亮白,
鞋下齐烟似的浓雾弥漫九点之处。
在秋坛得到了句子,续写成老鹤的诗,
在夜深的山谷中作文,犹如乖龙升腾。
如今再来泰山,感慨无能为力,
梦中徘徊在天门附近的几棵松树。
注释:
- 绿玉筇: 绿色的竹杖,古代文人常用以帮助攀登。
- 飙轮: 形容风势如轮,形容攀登的速度。
- 笠边: 指斗笠的边缘。
- 海日: 指海面上阳光的明亮。
- 舄下: 指鞋子下面。
- 齐烟: 形容浓雾如烟般弥漫。
- 老鹤: 诗句中提到的老鹤,象征长寿与高洁。
- 乖龙: 指出奇之龙,象征才华与非凡。
- 天门: 泰山的一个著名景点,象征着通往更高境界的入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尔准,清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但其作品多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其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过泰山》是在诗人游历泰山时写成,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追忆。诗中蕴含了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过泰山》是一首充满了自然美与哲理思考的诗。诗人在描写泰山的壮观之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通过“早岁曾携绿玉筇”勾勒出年轻时的攀登情景,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追求。接着,通过对山巅美景的描绘,“海日三更白”和“齐烟九点浓”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泰山的雄伟与神秘,仿佛让人身临其境。又通过“得句秋坛赓老鹤”与“投文夜壑起乖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追求,老鹤与乖龙的意象更是暗示了长寿与非凡的才华。
最后的两句“今来济胜嗟无具,梦绕天门第几松”,则是对当下的反思与感慨,诗人感到时光荏苒,虽有壮丽的山河,却感到无力把握,令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的意义。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早岁曾携绿玉筇: 回忆年轻时的自己,携带着绿色的竹杖,展现了对自然探寻的热情。
- 飙轮掖上最高峰: 描述攀登的速度和力量,体现年轻的朝气。
- 笠边海日三更白: 描绘斗笠下阳光明亮的景象,营造出清晨的美好氛围。
- 舄下齐烟九点浓: 形象地描绘了浓雾笼罩的景象,增强了神秘感。
- 得句秋坛赓老鹤: 表达了诗人在秋坛创作诗句的愉悦,老鹤象征高洁与长寿。
- 投文夜壑起乖龙: 形容诗人在夜晚创作时的灵感,如同乖龙一般飞舞。
- 今来济胜嗟无具: 反思如今的无奈与感慨,表达了一种失落感。
- 梦绕天门第几松: 梦中徘徊于天门的几棵松树,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 “海日”和“齐烟”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景观。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得句秋坛赓老鹤,投文夜壑起乖龙”。
- 象征: 老鹤、乖龙等意象象征着长寿、高洁与才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自然之美与人生哲思展开,表现了对青春的追忆、对理想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玉筇: 象征着青春与活力。
- 海日: 代表着光明与希望。
- 老鹤: 象征着长寿与高洁。
- 乖龙: 象征着才华与非凡。
- 松树: 象征着坚定与长青,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过泰山》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 A. 对青春的追忆
- B. 赞美自然
- C. 对人生的反思
- D. 以上皆是
-
“笠边海日三更白”中的“海日”指的是什么?
- A. 大海的日出
- B. 海面上的阳光
- C. 海滩的日落
- D. 海洋的水波
-
诗中提到的“老鹤”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高洁与长寿
- C. 财富
- D. 权力
答案:
- D. 以上皆是
- B. 海面上的阳光
- B. 高洁与长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庐山谣》(李白): 同样描绘了自然风光,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但更侧重于豪情壮志。
- 《山居秋暝》(王维): 通过山水意象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与《过泰山》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山水诗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