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琅琊山寺道标道揖二上人东峰禅室时助成此□□筑斯地》
时间: 2025-01-11 21:48:11意思解释
题琅琊山寺道标道揖二上人东峰禅室时助成此□□筑斯地
作者: 李幼卿 〔唐代〕
原文展示:
佛寺秋山里,僧堂绝顶边。
同依妙乐土,别占净居天。
转壁千林合,归房一径穿。
豁心群壑尽,骇目半空悬。
锡杖栖云湿,绳床挂月圆。
经行蹑霞雨,跬步隔岚烟。
地胜情非系,言忘意可传。
凭虚堪喻道,封境自安禅。
每贮归休巅,多惭爱深偏。
助君成此地,一到一留连。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山中佛寺,僧人的堂屋位于绝顶之上。
与其同依的地方是妙乐的净土,远离的则是清净的居所。
转动的山壁与千林汇聚,归家的小径蜿蜒穿行。
心境豁然开朗,群山的深渊尽显眼前,令人惊艳的是半空悬挂的云彩。
手持锡杖的修行人在云雾中栖息,绳床在月光下显得圆润。
漫步在霞光与细雨中,踏出的一步隔开了云岚烟雾。
这片土地的美好与情感并非拘泥于此,言语可以超越心意的传达。
在虚无中可以体悟到道理,封闭的境界自能安住于禅。
每次回到这里休息,我常常感到内心的惭愧,爱得过于偏深。
愿助你成就这个地方,一到这里便让人留连忘返。
注释:
- 妙乐土: 佛教中理想的境界,代表极乐世界。
- 净居天: 代表一种清净的生活状态。
- 锡杖: 僧人所持的法器,象征修行。
- 绳床: 修行者用来休息的简陋床榻。
- 经行: 在佛教中,指诵经时的行走修行。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李幼卿,唐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出色的山水诗闻名。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美和佛教思想的追求。
-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反映了诗人对琅琊山寺的热爱和对佛教修行的向往之情。
诗歌鉴赏:
李幼卿的《题琅琊山寺道标道揖二上人东峰禅室时助成此□□筑斯地》是一首深具禅意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佛教修行的境界与秋山的宁静之美。诗中“佛寺秋山里”的开篇,便立刻将读者引入一个静谧的环境,给人以心灵上的宁静。诗人以“同依妙乐土,别占净居天”来表达理想的修行生活,体现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意象的构建上,诗中“锡杖栖云湿,绳床挂月圆”充分展现了修行者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描绘,增强了诗的氛围感。同时,诗人以“经行蹑霞雨,跬步隔岚烟”来表现修行过程的细腻和美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优美,情感上深沉而又充满哲理,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最终以“助君成此地,一到一留连”作结,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与对这一胜地的留恋,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佛寺秋山里: 描绘秋天的佛寺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僧堂绝顶边: 强调僧人修行的高处,寓意修行的高尚。
- 同依妙乐土: 指修行者理想中的境界,与世俗生活的分离。
- 转壁千林合: 描述山壁与森林的交融,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 豁心群壑尽: 心境开阔,眼前的景色尽收眼底。
- 骇目半空悬: 半空中的景象令人惊叹,表现大自然的壮丽。
- 锡杖栖云湿: 体现了修行者的生活状态,带有神秘感。
- 绳床挂月圆: 形象地描绘出简朴的修行生活。
- 经行蹑霞雨: 代表修行的过程,细腻而美好。
- 地胜情非系: 地方的美好与人的情感并非相互拘束。
- 凭虚堪喻道: 通过虚空的体验来理解道理。
- 封境自安禅: 自然的边界中自能找到内心的安宁。
- 每贮归休巅: 回到这里的频繁,体现对这片土地的眷恋。
- 多惭爱深偏: 感到惭愧于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 助君成此地: 祝愿他人也能体验此地的美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 “云湿”、“月圆”用来传达一种超脱的境界。
- 对仗: 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内心的平静与禅意。
-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佛教修行的向往,展现了人们追求内心安宁与理想生活的情感。
意象分析:
- 秋山: 象征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 锡杖: 代表修行者生活的简朴与坚持。
- 绳床: 体现出修行者的清净与单纯。
- 云、月: 代表着一种超脱与自在的境界。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锡杖栖云湿”意指什么?
A. 僧人活动的地点
B. 修行者的生活状态
C. 自然景观 - 诗中提到的“妙乐土”是指什么?
A. 现实中的美好地方
B. 理想的修行境界
C. 诗人的故乡 - 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忧伤
B. 宁静与向往
C. 愤怒
- 诗中“锡杖栖云湿”意指什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宁静之美。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表现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
诗词对比:
- 李幼卿的诗作与王维的《鹿柴》有相似的意境,均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生活的追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