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钟山开善寺诗》

时间: 2025-01-11 21:54:15

聊追邺城友,躧步出兰宫。

法侣殊人世,天花异俗中。

鸟声不测处,松吟未觉风。

此时超爱网,还复洗尘蒙。

意思解释

游钟山开善寺诗

作者: 徐伯阳 〔南北朝〕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聊追邺城友,躧步出兰宫。
法侣殊人世,天花异俗中。
鸟声不测处,松吟未觉风。
此时超爱网,还复洗尘蒙。


白话文翻译:

我偶然想起在邺城的朋友,轻轻地走出兰宫。
法师伙伴与世俗的人截然不同,天上的花与世俗的风俗也大相径庭。
鸟儿的声音在难以捉摸的地方,松树的吟唱让我感受不到风的吹动。
此时我超越了尘世的羁绊,重新洗去心中的尘埃。


注释:

  • 邺城: 古代城市,位于今河北省,历史上曾是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 兰宫: 指兰室或兰亭,古代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
  • 法侣: 指修道或出家人之间的伙伴。
  • 天花: 指天上盛开的花,象征美好、超脱的境界。
  • 超爱网: 指超脱尘世的羁绊,追求精神的自由。
  • 洗尘蒙: 比喻洗去心灵上的污垢和烦恼。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其中的“兰宫”、“天花”均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象征着清幽、雅致与超脱的生活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伯阳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雅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独特感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游钟山开善寺诗》通过描绘诗人游历钟山开善寺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视。诗的开头,诗人以“聊追邺城友”引入,瞬间把读者带入一个怀旧的氛围中,暗示了友情的珍贵与思念之情。接下来的“法侣殊人世”则强调了出家人和世俗人之间的差异,展现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通过“鸟声不测处,松吟未觉风”的描绘,诗人将自然与内心的宁静结合,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意境。最后一句“此时超爱网,还复洗尘蒙”更是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清净与超然的境界,仿佛在告诉读者,真正的自由与快乐在于心灵的解放。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意蕴深远,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友情的抒发,体现了徐伯阳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聊追邺城友: 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暗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2. 躧步出兰宫: 描绘轻盈步出兰宫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
    3. 法侣殊人世: 反映了出家人与世俗的区别,强调了内心的宁静。
    4. 天花异俗中: 通过天花的描绘,展现出超脱于世俗的美好。
    5. 鸟声不测处: 表达了自然声音的不可捉摸,增强了诗的神秘感。
    6. 松吟未觉风: 体现了宁静的境界,使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思考。
    7. 此时超爱网: 强调了心灵的解放与超然的境界。
    8. 还复洗尘蒙: 暗示了洗净心灵的渴望,展现了诗人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 “天花”象征着理想与超脱。
    • 拟人: “松吟”使自然显得有情有意。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友谊的追求,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


意象分析

  • 邺城: 代表着友谊与怀旧。
  • 兰宫: 象征着清幽的环境与心灵的宁静。
  • 法侣: 代表追求精神世界的伙伴。
  • 鸟声、松吟: 自然的声音,传达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天花: 象征着超脱的理想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兰宫”象征什么?

    • A. 朋友
    • B. 清幽的环境
    • C. 世俗生活
  2. “法侣殊人世”中的“殊”意为:

    • A. 共同
    • B. 不同
    • C. 志同道合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

    • A. 对权力的追求
    • B. 对自然和友谊的向往
    • C.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强调对故乡的思念,与《游钟山开善寺诗》的友谊思念形成对比。
  •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悟。

解读: 两者都是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但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思乡,后者则强调友谊与心灵的自由。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南北朝文学研究》
  • 《徐伯阳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