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李山人草堂
方弘静 〔明代〕
岩前宿鸟飞,林外晓光微。
春色惊人早,云山与世违。
泉流采药径,花映钓鱼矶。
借问金门士,谁同萝薜衣。
白话文翻译:
在岩石前,宿鸟飞舞,林外的晨光微弱。
春天的色彩来得惊人而早,云山与世间的繁华格格不入。
泉水流淌,通往采药的小径,花朵映衬着钓鱼的石头。
借问那位金门的士人,谁能与我同穿这萝薜编织的衣服?
注释:
- 岩前:指岩石前面。
- 宿鸟:指夜晚栖息的鸟,形容早晨时飞起。
- 晓光:晨光,清晨的阳光。
- 春色:春天的景色。
- 惊人早:形容春天到来的时间很早,让人感到惊喜。
- 云山与世违:云山与世俗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
- 泉流:泉水流动。
- 采药径:指采药的小路。
- 钓鱼矶:钓鱼的岩石或岸边。
- 金门士:指金门的士人,可能指代隐士或高人。
- 萝薜衣:用萝薜编织的衣服,象征隐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弘静是明代诗人,以道家思想影响下的隐逸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体现了对自然与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隐居生活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李山人草堂是隐士的住所,诗人可能是在探访或回忆这样的生活。
诗歌鉴赏:
《题李山人草堂》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的诗。诗的开头,"岩前宿鸟飞,林外晓光微",用生动的意象描绘出清晨的宁静与鸟语,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氛围。接着,"春色惊人早,云山与世违",诗人通过对春天来临的惊喜感叹,表达了春天的美丽以及与世俗的脱节,似乎在暗示隐士的高洁与独立。泉水流淌的小径与映衬的花朵,构成一幅生动的山水画,体现了自然的灵动与生机。
最后一句“借问金门士,谁同萝薜衣”,不仅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更是一种对友情与志趣相投的探问。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画面中,蕴含了对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岩前宿鸟飞:描绘了岩石前早晨时鸟儿起飞的情景,生动展现出大自然的活力。
- 林外晓光微:形容林外晨光微弱,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 春色惊人早:春天的到来让人惊喜,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 云山与世违:表达了诗人与世俗生活的对立,体现出隐士的孤独与高洁。
- 泉流采药径:泉水流淌的小路引出一种清新的生活气息,象征着隐士的自然生活。
- 花映钓鱼矶:花朵的美丽与钓鱼的石头形成对比,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景象。
- 借问金门士:向隐士求教,表现出对高人生活的羡慕。
- 谁同萝薜衣:借用萝薜衣表达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色比作惊人之物,形象生动。
- 拟人:宿鸟飞起,赋予鸟以生命的灵动。
- 对仗:如“泉流采药径,花映钓鱼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及对高洁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宿鸟:象征自由与生命。
- 晓光:象征新生与希望。
- 春色:象征生命的复苏。
- 云山:象征隐逸与超脱。
- 泉流:象征清澈与自然。
- 钓鱼矶:象征宁静与闲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春色惊人早”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惊讶
B. 失落
C. 高兴 -
“借问金门士”中的“金门士”指的是哪个类型的人?
A. 隐士
B. 官员
C. 商人 -
诗中提到的“萝薜衣”象征着什么?
A. 富贵
B. 隐逸生活
C. 战斗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幽居吟》 - 陶渊明
- 《山中问答》 - 王维
诗词对比:
- 对比陶渊明的《饮酒》与方弘静的《题李山人草堂》,两首诗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方弘静则更强调自然的美与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方弘静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道家思想与明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