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和高澹人折花图》

时间: 2025-01-22 16:02:03

韶光总被风吹去。

又是清明雨。

雨馀骑马觅残春。

剩折一枝红艳衬梨云。

屏山曲护檀霞重。

何处江南梦。

起来烧烛看仍稀。

剪取生绡和泪画崔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韶光总被风吹去。
又是清明雨。
雨馀骑马觅残春,
剩折一枝红艳衬梨云。
屏山曲护檀霞重,
何处江南梦。
起来烧烛看仍稀,
剪取生绡和泪画崔徽。

白话文翻译

时光总是被风吹走。又到了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雨后骑马寻找那残余的春色,只剩下折下一枝红花映衬着梨花般的云朵。屏山曲折环绕,保护着檀香的浓重,哪里才有江南的梦境呢?起来点燃蜡烛,依旧显得稀疏,剪取生绡和泪水,画出崔徽的容颜。

注释

  • 韶光:指美好的时光。
  • 清明雨:指清明节时节的细雨。
  • 残春:指春季的尾声。
  • 梨云:形容云彩的颜色如梨花般洁白。
  • 屏山:指环绕的山,象征保护。
  • 檀霞:檀香的霞光,意指香气和美丽的景色。
  • 江南梦:指对江南美梦的向往。
  • 生绡:一种轻薄的丝绸,常用于做帷帐或衣服。
  • 崔徽:古代美女,代表美丽的女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严绳孙(约1640—1710),字子明,号孤山,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虞美人 和高澹人折花图》创作于清明时节,正值春末夏初,诗人感受到时光流逝和春天的逝去,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 和高澹人折花图》在细腻的情感中融入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思考。全诗以清明时节的细雨为背景,引出对春天的追忆。诗中“韶光总被风吹去”一句,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无情,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短暂与易逝。接着,诗人骑马寻觅残春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游荡的身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剩折一枝红艳衬梨云”,通过简单的动作将花朵的娇艳与云的纯白相对照,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残余之美。诗中对“屏山曲护檀霞重”的描写,展现出一种静谧的山水之美,仿佛在诉说着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依恋。

最后两句“起来烧烛看仍稀,剪取生绡和泪画崔徽”,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蜡烛的微光和泪水交织,象征着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对美的向往。崔徽的提及不仅是对美的描绘,也让人联想到历史长河中的美好与感伤,使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韶光总被风吹去:时光如风般流逝,表达对时间的无奈与感慨。
  2. 又是清明雨:清明节的细雨再度降临,暗示季节的更替。
  3. 雨馀骑马觅残春:雨后的骑行象征对春天的追寻,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4. 剩折一枝红艳衬梨云:红花与白云的对比,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景。
  5. 屏山曲护檀霞重:描绘了山水的环绕与保护,象征着安静与美丽。
  6. 何处江南梦:引发对江南美好梦境的向往。
  7. 起来烧烛看仍稀:点燃蜡烛的动作,象征着对过去的追忆与思考。
  8. 剪取生绡和泪画崔徽:结合生绡与泪水,表达对美丽的渴望与追忆。

修辞手法

  • 对比:红艳与梨云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增强诗句的表现力。
  • 拟人:韶光被描述为可以被吹走,赋予了时间以人的特性。
  • 象征:蜡烛、泪水象征着追忆与感伤,传达了深刻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时光流逝与春天的残余展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自然景色的向往。诗人在清明时节的细雨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产生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韶光:代表美好时光,象征青春易逝。
  • 清明雨:象征着春天与生命的延续。
  • 红艳:象征着生命的热烈与短暂。
  • 梨云:象征纯净与美好,带有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气是什么? a) 春分
    b) 清明
    c) 立夏

  2. 诗中用什么描绘了春天的残余? a) 一枝红艳
    b) 一片绿叶
    c) 一朵白花

  3. “何处江南梦”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美食
    b) 自然风光
    c) 江南的美好生活

答案

  1. b) 清明
  2. a) 一枝红艳
  3. c) 江南的美好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如梦令》 vs 《虞美人》: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严绳孙的诗则更注重自然与时光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