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作者: 顾夐 〔唐代〕
原文展示: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白话文翻译:
漫漫长夜,抛下我的爱人,你去哪里了?音信全无。香气弥漫的阁楼被掩盖,眉头低垂,月亮即将沉落。怎么忍心不去寻找你呢?怨恨这孤单的被褥。若能让我心灵与君的心灵相换,才明白彼此的思念是如此深厚。
注释:
- 永夜:漫长的夜晚,形容寂寞与孤独。
- 抛人:抛下自己心爱的人,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
- 绝来音:没有你的消息,音信全无。
- 香阁:指香气四溢的房间,营造出一种温馨却又孤寂的氛围。
- 怨孤衾:怨恨孤单的被褥,暗示着思念的孤独。
- 换我心,为你心:希望能够互换心意,深化彼此的理解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夐,唐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诗意和文学氛围的时代。他的作品多以爱情、思念为主题,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一个孤寂的夜晚,表现了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以及对离别的无奈,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爱情的重视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开头以“永夜”引入,给人一种无尽的孤独感。接着,诗人通过“绝来音”表现了对爱人音信全无的无奈,进一步加深了内心的孤独与焦虑。中间部分的“香阁掩,眉敛,月将沉”构建了一幅凄美的画面,既有对环境的描写,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愁苦。
最后两句“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深厚的相思之情,令人感受到一种希望与绝望交织的复杂情感。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鲜明,语言流畅,是唐代词作中一篇难得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永夜抛人何处去?”:诗人独自一人,在漫长的夜晚,思念离去的爱人,感到无比孤独。
- “绝来音。”:爱人音信全无,心中无端愁绪。
- “香阁掩,眉敛,月将沉。”:描绘了孤独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哀伤的氛围。
- “争忍不相寻?”:诗人内心的挣扎,想去寻找,却又无能为力。
- “怨孤衾。”:对孤单生活的无奈与怨恨。
-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希望能互换心意,以加深彼此的理解和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孤衾”比喻孤独的心境。
- 拟人:月将沉,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在语言上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与孤独,反映了人们在爱情中常有的无奈与渴望,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 夜:象征孤独与思念的漫长。
- 香阁:代表温暖的回忆与失去的爱。
- 月:象征着思念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绝来音”意指: A. 有很多消息
B. 音信全无
C. 只收到一封信
答案:B -
“换我心,为你心”这句诗表达了什么? A. 不想再思念
B. 渴望互相理解
C. 希望分开
答案:B -
“怨孤衾”是指: A. 对孤独的愤怒
B. 对孤单被褥的怨恨
C.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顾夐的《诉衷情》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思念的表达上均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的作品更注重细腻的内心世界,而顾夐则表现出更为直接的情感冲突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