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发底青青无限春》
时间: 2025-01-23 04:49: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发底青青无限春
辛弃疾 〔宋代〕
发底青青无限春。
落红飞雪谩纷纷。
黄花也伴秋光老,
何事尊前见在身。
书万卷,笔如神。
眼看同辈上青云。
个中不许儿童会,
只恐功名更逼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春天的草色依旧青翠,仿佛无尽的春天在延续。落花如同飞雪般纷纷而下,真是随意而为。黄花也在秋光中显得渐渐衰老,为什么在酒尊前看到的却是我自己?书读了万卷,写作如同神灵附体。眼看与我同辈的人都升上了高空,唯独不许年轻人理解其中的奥秘,只怕功名更加逼迫人心。
注释
- 发底:头发的底部,指的是头发的根部。
- 落红:指的是花瓣的凋落。
- 飞雪:比喻落花像雪花一样轻盈。
- 黄花:指的是秋天的菊花,象征着衰老。
- 尊前:酒杯前,指饮酒的场合。
- 书万卷:阅读了成千上万的书籍。
- 笔如神:形容写作的才华如同神灵一般出众。
- 青云:比喻高位或成功的境地。
- 儿童:这里指年轻人。
- 功名:指事业和名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抗金名将,风格豪放,作品充满了爱国情怀,兼具豪放与细腻。他的词作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是宋词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鹧鸪天·发底青青无限春》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敌入侵的历史背景下。辛弃疾在经历了多个战役后,感受到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因此这首词反映了他对功名、事业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春天的青翠与秋天的衰老为背景,通过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开篇即用“发底青青”的春色引入,传达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气息,然而随之而来的“落红飞雪”又将这种生机与凋零的无奈结合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
作者在词中反思自己的处境,虽有万卷书的积累与笔如神的才华,却依然面临着年纪渐长而功名未就的困惑。这种矛盾的心理恰恰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在“个中不许儿童会,只恐功名更逼人”一句中,辛弃疾感慨年轻人对功名的追逐,仿佛是对年轻人的一种告诫,提醒他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要保持清醒,警惕功名的逼迫。
整首词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又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充分展示了辛弃疾词作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发底青青无限春:春天的生机在头发的根部依然显现,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 落红飞雪谩纷纷:落花如同飞舞的雪花,表现了春去秋来的无常。
- 黄花也伴秋光老:秋天的菊花伴随光阴渐老,暗示生命的衰退。
- 何事尊前见在身:在酒杯前看到的却是自己的衰老,感叹人生的短暂。
- 书万卷,笔如神:尽管阅读了许多书籍,写作能力却如同神灵般出众。
- 眼看同辈上青云:看到同辈人都已飞黄腾达,自己却未能如愿。
- 个中不许儿童会:不希望年轻人轻易理解这些道理。
- 只恐功名更逼人:唯恐功名的追逐更让人感到压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落花比作飞雪,增强了词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排比:用“书万卷,笔如神”排比,强调了自己的才华与经历。
主题思想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对功名的追逐与对理想的思考,反映了辛弃疾在时代变迁中的无奈与自省,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年轻人的劝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 落红:代表着生命的衰退与无常。
- 黄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衰老。
- 青云:比喻理想与成功。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表现出辛弃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发底青青”中“青青”指什么?
- A. 春色
- B. 秋色
- C. 冬雪
答案:A
-
“落红飞雪”中的“飞雪”比喻什么?
- A. 冬天
- B. 凋落的花瓣
- C. 春天的雨
答案:B
-
作者在词中对年轻人的态度是?
- A. 赞赏
- B. 反感
- C. 告诫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诗词对比
- 辛弃疾 vs. 李清照:两位词人均是宋代杰出代表,辛弃疾的豪放与李清照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体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辛弃疾词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辛弃疾的诗词风格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