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

时间: 2025-01-11 05:11:32

忆醉三山芳树下,几曾风韵忘怀。

黄金颜色五花开,味如卢橘熟。

贵似荔枝来。

闻道商山余四老,橘中自酿秋醅。

试呼名品细推排。

重重香腑脏,偏殢圣贤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
作者:辛弃疾

忆醉三山芳树下,几曾风韵忘怀。
黄金颜色五花开,味如卢橘熟。
贵似荔枝来。
闻道商山余四老,橘中自酿秋醅。
试呼名品细推排。
重重香腑脏,偏殢圣贤杯。

白话文翻译

我回忆起在三山的芳香树下喝醉的日子,几时能忘记那时的风韵。
那金黄色的花朵开放,味道如同熟透的卢橘,
珍贵得像荔枝一样。
听说商山的四位老者,早已在橘子中酿成秋天的美酒。
试着呼喊出那些名品,细细品味。
那重重的香气缭绕,恰似醉倒了圣贤的杯子。

注释

  • 三山: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名山,象征着风景如画的地方。
  • 芳树:指的是花香四溢的树木。
  • 黄金颜色:形容花朵颜色的美丽和珍贵。
  • 卢橘:一种橘子的品种,以其美味著称。
  • 荔枝:一种美味水果,常被视为珍品。
  • 商山:指的是商山,古代隐士聚集之地。
  • 秋醅:指秋天酿造的酒,寓意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是南宋著名的词人、诗人和抗金名将。他的词风豪放,情感充沛,常常融入个人的经历与理想,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晚年,表达了他对美好饮品的向往,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词中提及的“羊桃”是一种果实,象征着丰收与快乐。

诗歌鉴赏

辛弃疾的《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和饮酒的愉悦场景。诗中通过对三山芳树下的回忆,展示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开篇“忆醉三山芳树下”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境界,随后通过“黄金颜色五花开”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词中提到的“味如卢橘熟,贵似荔枝来”,不仅表达了对美味的赞美,也暗示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辛弃疾将这种美味与隐士的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意境。末尾“重重香腑脏,偏殢圣贤杯”则通过香气的浓烈与酒的美好,表达了对人生乐趣的追求和对圣贤理想的向往。

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透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过往的追忆,展现了辛弃疾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人生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醉三山芳树下:回忆在三山的芳香树下,喝醉了的美好时光。
  • 几曾风韵忘怀:多少次能忘却那时的风韵与情感。
  • 黄金颜色五花开:金色的花朵盛开,象征着繁荣与美好。
  • 味如卢橘熟:这美味的果实像熟透的卢橘,味道鲜美。
  • 贵似荔枝来:这果实之珍贵,甚至可以与荔枝相媲美。
  • 闻道商山余四老:听说商山的四位老者。
  • 橘中自酿秋醅:在橘子中自酿出秋天的美酒。
  • 试呼名品细推排:尝试呼唤这些美酒,细致品味。
  • 重重香腑脏:浓烈的香气环绕着,令人陶醉。
  • 偏殢圣贤杯:恰似使圣贤也沉醉于此酒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果实的味道与卢橘、荔枝相比较,突出了其美味。
  • 对仗:如“闻道商山余四老,橘中自酿秋醅”,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偏殢圣贤杯”描述酒的美好,突显其吸引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美酒与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友情的珍惜和对往昔的怀念。通过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山:象征着隐逸与宁静的理想境界。
  • 芳树:代表着生命的蓬勃与美好。
  • 黄金颜色:象征着珍贵与美丽。
  • 秋醅:象征着丰收与成熟的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辛弃疾的《临江仙》主要表达什么主题?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往昔的怀念
    • C. 对名利的追求
    • D. 对生活的无奈
  2. 诗中提到的“黄金颜色”指的是什么?

    • A. 水
    • B. 花
    • C. 果实
    • D. 酒
  3. “重重香腑脏”中“腑脏”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 A. 嗅觉
    • B. 酒的味道
    • C. 身体
    • D. 心情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表达对往昔情感的怀念。
  • 苏轼《水调歌头》:描绘自然与人生的哲理,风格豪放。

诗词对比

与辛弃疾的词相比,李清照的词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辛弃疾则通过更加豪放的风格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两者在主题上虽有相似之处,但情感表达和风格各异,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