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娄浒作》
时间: 2025-01-27 03:17: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潮娄浒作
作者: 王世贞 〔明代〕
七月十八日,潮头何壮哉。
平驱银海立,忽卷雪山来。
汹汹喷晴雪,殷殷动远雷。
千艘催簸荡,万弩屈喧豗。
笑缓枚生发,争先伍相才。
老人惊未睹,尊酒喜重开。
飞瀑庐山破,奔流砥柱摧。
乾坤此三绝,欲返重徘徊。
白话文翻译:
在七月十八日,潮头是多么壮观啊!
平静的海面上,潮水如银立起,忽然又卷起了雪山。
汹涌的浪潮喷涌着晴天的雪,那声音如同远处的雷声。
千艘船只在潮水中颠簸,万弩齐鸣,声势浩大。
笑着慢慢生发,争先恐后地聚在一起。
老人惊奇地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举起酒杯高兴地畅饮。
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破裂,奔腾的水流如砥柱般摧毁。
天地之间,这三者的绝美,真是让人想要回归再观望。
注释:
- 潮头:指潮水上涨的地方。
- 银海:形容海面如同白银般闪耀。
- 雪山:形象地描绘潮水翻滚时的白浪。
- 汹汹:形容声势浩大、波涛汹涌的样子。
- 殷殷:形容声音如雷,震响远方。
- 催簸荡:形容船只在波涛中颠簸的情形。
- 伍相才:形容众多的人才汇聚在一起。
- 尊酒:举杯畅饮。
- 飞瀑:指庐山的瀑布。
- 砥柱:比喻坚固的东西,这里指奔流的水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世贞,明代诗人,字宗白,号静斋,晚号梅山居士。王世贞以其对文学的深厚造诣而著称,尤其擅长诗歌和散文,风格独特,内容多取材于自然和历史。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七月,时间恰逢潮水最为壮观之时,诗人亲历潮头的壮丽景象,因而产生了这首诗,旨在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与感慨。
诗歌鉴赏:
《观潮娄浒作》是一首描绘海潮壮丽景象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与热爱。诗的开头通过“七月十八日,潮头何壮哉”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诗人在观潮时的震撼和惊叹。接下来的描写中,作者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如“平驱银海立,忽卷雪山来”,使人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潮水的汹涌澎湃。
在诗中,潮水的声音与自然的景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美感。“汹汹喷晴雪,殷殷动远雷”,既描绘了潮水的激荡,也暗示着自然的神秘力量,令人心生敬畏。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又将人们的反应融入其中,展现百姓对自然的热情与欢乐,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最后两句“乾坤此三绝,欲返重徘徊”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留恋,仿佛在呼唤人们回归自然,体会生命的真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妙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共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七月十八日,潮头何壮哉:直接引入时间与地点,表达对潮头景象的惊叹。
- 平驱银海立,忽卷雪山来:描绘潮水翻滚时的壮观,使用对比增强视觉效果。
- 汹汹喷晴雪,殷殷动远雷:声音和景象的结合,表现潮水的力量。
- 千艘催簸荡,万弩屈喧豗:描绘船只在潮水中晃动,声势浩大,形象生动。
- 笑缓枚生发,争先伍相才:描写人们的欢笑与聚集,营造热闹的场景。
- 老人惊未睹,尊酒喜重开:老人第一次见到如此壮观的景象,举杯庆祝。
- 飞瀑庐山破,奔流砥柱摧:引入庐山的瀑布,展现自然的力量与美。
- 乾坤此三绝,欲返重徘徊: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渴望再次回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潮水比作雪山,形象生动。
- 拟人:潮水的声音如雷,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千艘催簸荡,万弩屈喧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潮水的壮丽与人们的欢愉,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潮水: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银海:象征美丽与宁静。
- 雪山:象征壮丽与神秘。
- 雷声:象征自然的威严与力量。
- 老人:象征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潮水象征什么? A. 平静
B. 力量
C. 哀伤 -
诗人用什么比喻潮水的壮丽? A. 雪山
B. 荷花
C. 明月 -
诗中提到的“千艘催簸荡”描绘了什么情景? A. 船只安静
B. 船只在潮水中颠簸
C. 船只沉没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也有对自然壮丽景象的描写,但侧重于高远的意境,而王世贞则更着重于潮水的动态和热闹的人情,展现了不同的风格与视角。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世贞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