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柑于乔世赏用前韵》

时间: 2024-09-19 21:35:34

冻地经寒裂欲开,南柑初载北车来。

霜随玉爪冰丝落,日照金盘火齐堆。

高价敢论燕市踊,远林还忆楚山嵬。

也知黄陆当时传,健笔应劳太史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冻地经寒裂欲开,南柑初载北车来。 霜随玉爪冰丝落,日照金盘火齐堆。 高价敢论燕市踊,远林还忆楚山嵬。 也知黄陆当时传,健笔应劳太史裁。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大地经过严寒似乎要裂开,南方的柑橘初次被运载到北方来。 霜花随着玉爪般的柑橘皮落下,阳光照耀下,金盘上的柑橘像火一样堆叠。 高价不敢在燕市上议论,远方的林木让人想起楚山的巍峨。 也知道黄陆的传说在当时流传,有力的笔触应当得到太史的裁决。

注释:

  • 冻地:指寒冷的土地。
  • 南柑:指南方的柑橘。
  • 北车:指北方的车辆,这里指柑橘被运到北方。
  • 玉爪:形容柑橘皮的质地如玉,形状如爪。
  • 冰丝:形容霜花的细丝状。
  • 金盘:指盛放柑橘的盘子,比喻柑橘的珍贵。
  • 火齐堆:形容柑橘在阳光下闪耀如火。
  • 燕市:指燕京的市场,即北京。
  • 楚山:指楚地的山,这里泛指南方的高山。
  • 黄陆:可能指某个传说中的人物或事件。
  • 太史:古代负责记录历史的官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是明代中期的重要文学家,尤以诗文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深远。这首诗可能是他在北方看到南方运来的柑橘时所作,表达了对南方风物的怀念和对柑橘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李东阳在北方看到南方运来的柑橘,感慨于柑橘的珍贵和南方的风物,同时可能也借柑橘来表达对南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柑橘的描绘,展现了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首句“冻地经寒裂欲开”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北方的严寒,而“南柑初载北车来”则表达了南方柑橘的珍贵和北方的期待。中间两句通过对柑橘和霜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柑橘的美丽和北方的寒冷。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典故,表达了对南方风物的怀念和对柑橘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柑橘的描绘,传达了对南方风物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冻地经寒裂欲开”:夸张地描绘了北方的严寒,土地似乎都要裂开。
  2. “南柑初载北车来”:表达了南方柑橘初次被运到北方的情景,显示了柑橘的珍贵。
  3. “霜随玉爪冰丝落”:通过对柑橘皮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柑橘的美丽。
  4. “日照金盘火齐堆”:形容柑橘在阳光下闪耀如火,比喻柑橘的珍贵。
  5. “高价敢论燕市踊”:表达了柑橘在北方市场上的高价,不敢轻易议论。
  6. “远林还忆楚山嵬”:通过对远方林木的描绘,表达了对南方家乡的思念。
  7. “也知黄陆当时传”:可能指某个传说中的人物或事件,暗示了柑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8. “健笔应劳太史裁”:表达了对自己笔力的自信,认为自己的诗作应当得到太史的认可。

修辞手法:

  • 夸张:如“冻地经寒裂欲开”。
  • 比喻:如“霜随玉爪冰丝落”和“日照金盘火齐堆”。
  • 对仗:如“高价敢论燕市踊,远林还忆楚山嵬”。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柑橘的描绘,展现了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表达了对南方风物的怀念和对柑橘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诗作的自信。

意象分析:

  • 冻地:象征北方的严寒。
  • 南柑:象征南方的风物和文化的交流。
  • 玉爪:象征柑橘的美丽和珍贵。
  • 金盘:象征柑橘的珍贵和盛放的仪式感。
  • 火齐堆:象征柑橘在阳光下的闪耀和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南柑初载北车来”中的“南柑”指的是什么? A. 南方的柑橘 B. 北方的柑橘 C. 南方的车辆 D. 北方的车辆

  2. 诗中“日照金盘火齐堆”中的“金盘”比喻的是什么? A. 柑橘的珍贵 B. 柑橘的形状 C. 柑橘的颜色 D. 柑橘的味道

  3. 诗中“远林还忆楚山嵬”中的“楚山”指的是什么? A. 楚地的山 B. 楚地的柑橘 C. 楚地的车辆 D. 楚地的市场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惠州一绝》:同样表达了对南方风物的怀念和对柑橘的赞美。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通过对花的描绘,展现了南方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李东阳的《馈柑于乔世赏用前韵》与苏轼的《惠州一绝》:两者都表达了对南方风物的怀念和对柑橘的赞美,但李东阳的诗更注重对柑橘的细腻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对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东阳诗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明代诗歌选》:收录了明代多位诗人的作品,可以对比不同诗人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