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约济武游鹤洲》
时间: 2025-02-04 15:41: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摸鱼儿 约济武游鹤洲》
羡携钱陈留北阮,斯人殊妙豪思。
不然羲辔情悭极,晓夜行天嫌驶。
凉动矣。转望断飞楼,淼淼银河水。
玉壶光里。便鹤氅参差,戏拖拄杖,犹是杏坛袂。
经南郭,此去桃源几里。聚图何处寻米。
群书乱积藤梢下,拔地一峰隆起。
成雅事。烦转语昌藜,不作红裙醉。
馀生寄寄。看揽胜归来,川灵献媚,篷背锦囊繫。
白话文翻译:
诗人羡慕携带金钱的阮籍,这人真是风雅而豪情万丈。
不然,羲之的马车情感极其冷淡,日夜行驶的路途让人厌倦。
微风一动,回头望去,那断桥飞楼,浩浩荡荡的银河水。
在玉壶的光芒下,鹤氅在微风中飘摇,戏弄地拄着杖,仿佛还是那杏坛的衣袂。
经过南郭,这里到桃源究竟还有几里?寻找这幅图画何处可以得到米?
书籍杂乱地堆积在藤蔓下,拔地而起的山峰宛如一座雅致的事业。
烦恼着转述昌藜的道理,不再醉意朦胧于红裙。
余生寄托于此,看尽美景归来,河川的灵气献媚,背上缠绕着锦囊。
注释:
- 阮籍:指东晋著名的诗人阮籍,因其豪放不羁的个性而受到赞美。
- 羲辔:指的是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其书法技艺卓绝。
- 桃源: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理想的生活环境。
- 昌藜:指一种草,诗中可能象征求知或追求真理的过程。
- 玉壶光:指月光,象征清幽的夜晚。
- 川灵:指河流中的灵气,象征自然的魅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溶,明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约济武游览鹤洲时,曹溶在此情境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理想的追求,借此表达了对人生、理想以及人际关系的深思。
诗歌鉴赏:
《摸鱼儿 约济武游鹤洲》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开篇提到的阮籍,既是对古代文人豪情的赞美,也是对自己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多次提及自然景物,如“银河水”、“桃源”等,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中“凉动矣”一句,展现了微风轻拂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与宁静。而对南郭的描写,暗示了寻找理想生活的艰难与遥远,似乎在诉说着对理想的渴望和追逐的辛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既有对友人的羡慕和敬仰,也有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展现出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羡携钱陈留北阮:诗人羡慕阮籍的豪情与风雅。
- 斯人殊妙豪思:阮籍的思想境界非凡。
- 不然羲辔情悭极:如果没有这种理想,王羲之的马车也会让人感到孤独。
- 晓夜行天嫌驶:日夜奔波,难免感到厌倦。
- 凉动矣:微风拂动,清爽的感觉。
- 转望断飞楼,淼淼银河水:回头望去,看到高楼和浩瀚的银河。
- 玉壶光里:月光下的宁静意境。
- 便鹤氅参差:鹤氅轻摇,展示了诗人的闲适。
- 戏拖拄杖:悠闲地拄着杖,似乎在享受生活。
- 犹是杏坛袂:仍然有那种文人气质。
- 经南郭,此去桃源几里:经过南郭,向往桃源的距离。
- 聚图何处寻米:寻找理想的图景,何处能得到满足。
- 群书乱积藤梢下:书籍杂乱无章,象征知识的积累。
- 拔地一峰隆起:山峰高耸,象征理想的实现。
- 成雅事:成就了高雅的事业。
- 烦转语昌藜:繁忙中转述求知的道理。
- 不作红裙醉:不再沉迷于世俗的醉意。
- 馀生寄寄:余生寄托于此。
- 看揽胜归来:欣赏美景归来。
- 川灵献媚:自然的灵气献媚于人。
- 篷背锦囊繫:背上缠绕着美好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河水”,将自然现象与人情相结合。
- 拟人:如“川灵献媚”,使自然具有人情味。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阮籍:豪情与文人气质的象征。
- 桃源:理想生活的象征。
- 银河:浩瀚与宁静的象征。
- 鹤氅:文人闲适与淡泊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羡携钱陈留北阮”中提到的阮籍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晋代
-
“桃源”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生活
- C. 自然景观
- D. 个人情感
-
诗中描绘的“银河水”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厌倦
- B. 宁静
- C. 孤独
- D. 忧愁
答案:1.D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曹溶与陶渊明的作品都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曹溶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陶渊明则注重对田园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