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病坐采山亭怀济武》
时间: 2025-02-04 15:42: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摸鱼儿 病坐采山亭怀济武
作者: 曹溶 〔明代〕
正秋闲药囊斜挂,此家竟日含思。
腐毫嗣咏高轩遍,差喜竹深溪驶。
天阔矣。再何时褰裳,径度蓬莱水。
建安年里。记追逐西园,芙蓉承盖,烟月络珠袂。
儒冠老,卜筑停车废里。桃花任昉遗米。
牵船或傍鸳鸯宿,渔市一番歌起。
真异事。看偌大南朝,只让渊明醉。
情来辄寄。欲饱乞风流,冰壶同映,浩浩免拘繫。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秋天的闲暇时光,药囊斜挂在身旁,我在这家中整日思念。
腐蚀的毛笔留下的诗句在高处遍布,偶尔欣喜于竹林深处的小溪漂流。
天空是如此辽阔,何时才能掀起衣裳,径直渡过蓬莱的水域?
在建安年间,回忆追逐那西园的时光,芙蓉的花瓣如同伞盖,烟月交织着珠带。
我已年迈,选择在废弃的停车处筑巢。桃花随意地抛洒米粒。
牵船时或许停靠在鸳鸯的栖息地,渔市中歌声一阵阵响起。
这真是奇妙的事情。看那辽阔的南朝,只让陶渊明沉醉。
情感如潮水般涌来,想要尽情享受风流的生活,冰壶映照着浩浩荡荡的情怀,任我不受拘束。
注释:
- 药囊:装药的袋子,象征着诗人正在治病或调养。
- 腐毫:指毛笔,意指诗人久没写作,笔头腐坏。
- 褰裳:掀起衣裳,形象地描绘了渡水的情景。
- 芙蓉:荷花,象征着美丽和清雅。
- 渔市:指渔民交易的市场,象征生活的气息。
- 渊明:指陶渊明,古代著名的隐士诗人,追求自然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溶,明代诗人,以其清新雅致的风格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作者身患疾病之际,借景抒情,表达对往昔的思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此诗以秋天为背景,诗人用药囊、腐毫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在病中无所事事的状态,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的渴望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诗中描绘的竹林小溪、芙蓉花及鸳鸯宿等场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诗中提及的“建安年里”,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南朝文化和陶渊明的引用,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最后,诗人希望能够摆脱束缚,尽情享受自由的生活,展现了其洒脱的个性与情感的深邃。整首诗情景交融,构建了一个既清新又充满哲思的意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正秋闲药囊斜挂:诗人正值秋季,身体不适,药囊挂在身,显示出一种病态的闲适。
- 此家竟日含思:整日在此地思念往昔,抒发一种孤独与惆怅。
- 腐毫嗣咏高轩遍:毛笔已旧,诗作散落,表现出创作的艰难。
- 差喜竹深溪驶:偶尔感到欣喜,竹林与溪水的自然景象让人心情舒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流动的水,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 对仗:如“桃花任昉遗米”对“牵船或傍鸳鸯宿”,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对于自由生活的渴望,及对自然、往昔的追忆,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秋天:象征着成熟与思索的季节。
- 药囊:代表着身体的虚弱与心灵的追求。
- 竹林与小溪: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生命的活力。
- 芙蓉:象征美好与理想。
- 渔市:代表生活的繁忙与人情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陶渊明
- B. 曹溶
- C. 李白
-
诗中提及的“药囊”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
- B. 病痛
- C. 财富
-
诗歌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爱情
- B. 自由与自然
- C. 战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曹溶与陶渊明的诗歌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但曹溶更为细腻,陶渊明则更直接表达隐逸的理想。两者都体现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