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时间: 2025-01-11 08:14:59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作者:李白 〔唐代〕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白话文翻译:

在如画的江城中,清晨的山色下望向晴空。
两条河流夹着明亮的湖面,双桥倒映着彩虹。
人烟稀少的地方,寒冷的橘子和柚子在秋风中摇曳,
老梧桐树下,秋色愈发苍老。
谁在北楼上,迎着风怀念着谢公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江城:指宣城,即诗人所处的地方,有江河环绕。
  • 如画:形容风景如同画卷般美丽。
  • 明镜:比喻清澈的湖面,映照着周围的景色。
  • 寒橘柚:指秋天的橘子和柚子,常与寒冷相联系,象征时节的变迁。
  • 老梧桐:梧桐树,象征成熟和岁月的流逝。
  • 谢公:谢眺,唐代诗人,以其诗名而著称。

典故解析: 谢公即谢眺,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丽见称。李白在北楼上怀念谢公,表达对前辈诗人和诗歌的追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享有“诗仙”的美誉。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游览宣城时,登上北楼,借景抒情,抒发对故人及往昔的怀念。诗中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同时融入了对谢眺的思慕之情。

诗歌鉴赏:

李白的《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江城画卷,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诗的开头便以“江城如画里”引起读者的注意,展现出江城的恬静与美丽。接下来的“山晓望晴空”与“双桥落彩虹”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晨宁静而又生动的氛围,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象引人入胜。

诗中通过“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展现了秋季的特点,冷清的气氛与丰收的果实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最后一句“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则把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李白在北楼上,迎着秋风,心中怀念着谢公,表达了对前辈的敬仰与对过往的追思。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反映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城如画里:描绘了江城的美丽景色,仿佛画卷般的宁静。
  2. 山晓望晴空:早晨的山景与晴朗的天空相映成趣,展现自然的和谐。
  3. 两水夹明镜:河水如同明镜一般,映照出周围的景物,增强了视觉效果。
  4. 双桥落彩虹:桥梁的倒影与彩虹的映衬,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5. 人烟寒橘柚:描绘了秋天的果实与冷清的景象,暗示了时节的寒冷与孤寂。
  6. 秋色老梧桐:秋天的景色与老树相结合,表现了岁月的流逝。
  7. 谁念北楼上:引出思念的主题,表达了对谢公的怀念。
  8. 临风怀谢公:在风中思念谢公,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感慨与敬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明镜”比喻湖面,生动形象。
  • 对仗:如“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使情感更为充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美丽的自然景色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追思,集中体现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城:象征着宁静与美丽,承载着诗人的情感。
  • 明镜:象征清澈与明亮,寓意心灵的透明。
  • 寒橘柚:象征秋天的果实,表达人生的丰富与无常。
  • 老梧桐:象征岁月的流逝,暗示人生的成熟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江城如画里”所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 A. 荒凉
    • B. 美丽
    • C. 复杂
    • D. 寂静
  2. “双桥落彩虹”中的“双桥”是指什么?

    • A. 两座桥
    • B. 一座桥
    • C. 两条河
    • D. 自然现象
  3. 诗中提到的“谢公”是谁?

    • A. 李白的朋友
    • B. 唐代诗人谢眺
    • C. 传说中的人物
    • D. 风景名胜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与王维的诗歌都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但李白的作品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王维则更显得细腻与内敛。李白的《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展现了对朋友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感慨,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白《李太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朱自华《李白与他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