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一段云 其三》

时间: 2025-04-29 15:27:55

桂棹浮湘渚,莲歌嗣馆娃。

莫愁生长自卢家。

小印刻昭华。

赠与昭华小印。

换得口脂奁粉。

痴魂忽坠九嶷间。

丛竹泪痕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桂棹浮湘渚,莲歌嗣馆娃。
莫愁生长自卢家。小印刻昭华。
赠与昭华小印。换得口脂奁粉。
痴魂忽坠九嶷间。丛竹泪痕斑。

白话文翻译:

一只桂木的船轻轻浮在湘江岸边,岸上传来莲花的歌声,像是在为居住在这里的女子歌唱。
别担心,生长在卢家的女子。小印章上刻着“昭华”二字。
我将这个小印章赠送给昭华,换回了她的口脂和粉盒。
我的痴心像是忽然坠入了九嶷山之间,眼泪留下了在竹林中的痕迹。

注释:

  • 桂棹:桂木制成的船桨。
  • 湘渚:湘江的岸边。
  • 莲歌:指的是岸边女子唱的歌,通常与莲花有关,象征美丽与纯洁。
  • 卢家:可能指的是某个名门望族,代表着美好出身。
  • 昭华:可能是诗中女子的名字,象征光辉和美丽。
  • 九嶷间:指的是九嶷山,传说中是楚国的神山,象征着远方和神秘。
  • 丛竹泪痕斑:竹林中留下的泪痕,表达了诗人的伤感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字懋德,号澹庵,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境著称。其诗作多描写山水、人物,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向往。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与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巫山一段云 其三》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在描绘自然风景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思念与情感。诗的开头用“桂棹浮湘渚”描绘出静谧的江边美景,展现了一幅如画的江南水乡图。接着,诗人通过“莲歌嗣馆娃”展现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莲花的歌声仿佛在传递着爱情的美好与纯净。第三句“莫愁生长自卢家”则通过对女子身份的提及,暗示了诗人对她的关心与期许。整首诗以小印章作为情感的媒介,象征着一种爱的交换,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最后的“痴魂忽坠九嶷间”则将情感推向高潮,隐喻着对爱情的迷恋与无法自拔,竹林中的泪痕更是渲染了诗中氤氲的伤感情绪。诗中透出的细腻与情感的深邃,使得整首诗在清丽的自然描绘中蕴含着浓厚的人情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桂棹浮湘渚:描绘船在湘江岸边的景象,桂木象征高雅,湘江的水波荡漾,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莲歌嗣馆娃:莲花的歌声在空气中回荡,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美丽和生活的惬意。
  3. 莫愁生长自卢家:向女子表达关心,暗示她的出身与背景。
  4. 小印刻昭华:小印章上刻着名字,象征着情感的寄托。
  5. 赠与昭华小印:赠送印章是爱的象征,代表情感的交流。
  6. 换得口脂奁粉:通过小礼物换取了爱情的回应,显示出爱情中的细腻与微妙。
  7. 痴魂忽坠九嶷间:内心的迷惘与痴迷,隐喻着对爱情的深切思念。
  8. 丛竹泪痕斑:表达了因思念而流下的泪水,情感沉重而真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船比作漂浮的桂棹,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莲歌传达出情感,仿佛具有了生命。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围绕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表现了一种细腻而深沉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棹:象征高雅和清新。
  • 湘渚:代表江南水乡的美景。
  • 莲歌:象征纯洁与美好。
  • 昭华:代表女子的光辉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桂棹”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船桨
    C. 竹子
    D. 一种乐器

  2. “痴魂忽坠九嶷间”中的“九嶷”代表什么? A. 一座山
    B. 一个地方
    C. 一种情感
    D. 一种植物

  3. 诗中提到的“莲歌”主要代表什么? A. 悲伤
    B. 生活的乐趣
    C. 战争
    D. 旅行

答案:

  1. B. 船桨
  2. A. 一座山
  3. B. 生活的乐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春望》: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与忧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分析》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