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孺人》
时间: 2025-01-11 16:49: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陈孺人
刘克庄
乡井公评推内则,
掖垣铭笔写徽音。
不烦陶子羞蚶鮓,
肯与黔娄共布衾。
三语未酬将母志,
九原无负托孙心。
樗翁阅世头如雪,
二纪前曾挽藁砧。
白话文翻译:
乡村里的人们公正地推举她,
在小院里铭刻下她的美名。
不需要陶渊明的羞愧,
甘愿与黔娄共用一床被子。
三次的言语未能实现对母亲的志愿,
九泉之下也不辜负托付给孙儿的心愿。
樗翁已经阅尽人生,头发如雪,
而在二十年前,他曾为她的灵柩悲伤。
注释:
字词注释:
- 乡井:乡村,村落。
- 公评:公开评议,公正的评价。
- 掖垣:院子,庭院。
- 徽音:美好的声誉。
- 陶子:陶渊明,东晋诗人,以淡泊明志著称。
- 黔娄:指的是一个对家庭非常忠诚的普通人。
- 三语未酬:三次的承诺没有实现。
- 九原:指阴间。
- 樗翁:樗树下的老人,象征阅历丰富的人。
典故解析:
- 陶渊明:古代诗人,因其归隐生活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受到后世推崇。
- 黔娄:古代一个忠厚老实的典型,常用来比喻对家庭的忠诚。
- 樗翁:在诗中象征经历丰富的老者,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景岳,号希夷,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其豪放的气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作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悼念陈孺人而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敬意。诗中流露出对友人母爱的感激和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家庭伦理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诗歌鉴赏:
《挽陈孺人》是一首饱含深情的悼诗,诗中通过对陈孺人的描绘,展现了对母爱的崇高敬意与怀念。“乡井公评推内则,掖垣铭笔写徽音”两句,体现了乡村对陈孺人的认可与推崇,显示她在世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接下来的“不烦陶子羞蚶鮓,肯与黔娄共布衾”,以陶渊明的淡泊与忠诚的比喻,进一步渲染出对她深厚情感的认同。
诗中提到“三语未酬将母志,九原无负托孙心”,表达了对逝者未能实现的夙愿的惋惜,以及对后代责任的担当,反映了浓厚的家国情怀。结尾的“樗翁阅世头如雪,二纪前曾挽藁砧”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樗翁象征着智慧与经历,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
整首诗不仅抒发了对陈孺人的哀悼,也深刻反映了对家庭伦理和人际关系的重视,展现了刘克庄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述乡村对陈孺人的评价,强调她的美德和声誉。
- 第二联:借陶渊明与黔娄的对比,指出她的高尚品质。
- 第三联:表达对母亲遗愿的惋惜与责任感。
- 第四联:以樗翁的形象,感叹人生的无常与珍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乡井公评”和“掖垣铭笔”,形成鲜明的对照。
- 比喻:将陶渊明和黔娄作为道德楷模,增强表达的力度。
- 象征:樗翁象征成熟与智慧,寓意深远。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逝者的悼念,反映了对母爱的感激、对家庭责任的担当,以及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浓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乡井:象征着故乡和乡土情怀。
- 徽音:代表着美德和良好的名声。
- 九原:象征阴间,表达对逝者的思念。
- 樗翁:象征经历与智慧,承载着对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陶子”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陶渊明
- C. 杜甫
-
“三语未酬将母志”中的“三语”指的是什么?
- A. 三个承诺
- B. 三句诗
- C. 三次对话
-
诗中提到的“樗翁”象征了什么?
- A. 年轻人
- B. 智慧与经历的老人
- C. 富有的商人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长恨歌》 by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挽陈孺人》与白居易的《长恨歌》,两者都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刻怀念,但刘克庄注重家国情怀,而白居易则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与历史的交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刘克庄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