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葛夫人二首》

时间: 2024-09-19 21:00:46

银台曾奋涂归笔,我亦留花批逆鳞。

早共裂麻沮裴相,晚某负耒作滕民。

儿斑衣从双旌贵,母绣帘迎万户春。

方拥皇华荒大国,误他多少借留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葛夫人二首

银台曾奋涂归笔,我亦留花批逆鳞。
早共裂麻沮裴相,晚某负耒作滕民。
儿斑衣从双旌贵,母绣帘迎万户春。
方拥皇华荒大国,误他多少借留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曾经在银台上挥笔而归,我也曾留花批逆鳞。
早年与裂麻的裴相共事,晚年则仰赖耕田的农民。
儿子穿着斑衣,随双旌而贵,母亲在绣帘前迎接万户春光。
如今拥抱着皇华却荒废了大国,误了多少人留在这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银台:指的是古代文人的书房或书桌。
  • 涂归笔:指书写或绘画。
  • 逆鳞:比喻触犯禁忌或逆反之事。
  • 裂麻:指用手撕裂麻布,这里指辛勤劳作。
  • 耒作:耕作,耒是古代的一种农具。
  • 斑衣:指儿子穿的衣服,象征地位的尊贵。
  • 绣帘:指母亲用绣花的帘子迎接宾客。
  • 皇华:指皇权或国家的繁荣。
  • 大国:指国家的强盛和广阔。

典故解析:

  • 葛夫人:历史上葛夫人是著名的贤良淑德之人,诗中提到她的形象,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与敬仰。
  • 裂麻沮裴相:这里涉及古代劳动者与士人的关系,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阶层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伯庸,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生于福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和抒发情感。他的诗歌多受唐诗影响,善用典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克庄对葛夫人的哀悼之际,反映了他对逝者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挽葛夫人二首》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著称。诗中通过对葛夫人一生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她的崇敬与怀念。在开篇,他以“银台曾奋涂归笔”来引入,隐喻葛夫人曾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诗人也在此展现了对女性才华的赞美。

接着,诗人描绘了葛夫人与农民的关系,指出她的善良与勤劳,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尊重与关怀。以“儿斑衣从双旌贵,母绣帘迎万户春”表现出家庭的温暖与繁荣,也暗示了个人与家庭、国家之间的关系。

最后,“方拥皇华荒大国,误他多少借留人”更是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国家繁荣与民众困境的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的怀念,也有对社会的深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银台曾奋涂归笔:回忆往昔,葛夫人曾在书房中挥笔写作,表明她的文才。
  2. 我亦留花批逆鳞:自己也曾经历困境和逆境,感慨人生的不易。
  3. 早共裂麻沮裴相:早年与葛夫人一起劳作,表明她的勤劳与坚韧。
  4. 晚某负耒作滕民:晚年依靠农民,表现出对劳动者的尊重。
  5. 儿斑衣从双旌贵:儿子穿着华贵衣服,说明家庭的荣耀。
  6. 母绣帘迎万户春:母亲的迎接,体现出温暖的家庭氛围。
  7. 方拥皇华荒大国:现在的国家虽然繁华,却也面临荒废的危机。
  8. 误他多少借留人:感慨国家的繁荣误导了多少人,反映出对社会的思索。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有明显的对称和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隐喻:通过“银台”和“逆鳞”象征个人经历和社会现象,增加了诗意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葛夫人的怀念,对劳动者的尊重,以及对国家现状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台:象征文化和知识的象征。
  • 斑衣:象征尊贵与荣耀。
  • 绣帘:象征家庭的温暖与繁荣。
  • 皇华:象征国家的繁荣与衰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银台”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劳动者
    B. 文化和知识
    C. 金钱

  2. 诗中提到的“裂麻”是指什么?
    A. 诗人的工作
    B. 辛勤的劳动
    C. 家庭的繁荣

  3.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国王的敬仰
    B. 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C. 对家庭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的思考。
  • 杜甫《春望》:反映国破家亡的忧虑与对社会的关怀。

诗词对比:

  • 对比刘克庄的《挽葛夫人二首》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皆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但刘克庄更偏重于社会层面的思考,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体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刘克庄全集》

以上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挽葛夫人二首》,增强对古诗词的兴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