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3:23:26意思解释
满江红 其二
作者: 吴藻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怨羽愁宫,算历劫沉埋燕代。恸今古电光石火,人亡琴在。南国穿云谁挈去,西台如意空敲坏。剩孤臣尚有未灰心,垂千载。冬青落,花无赖。枯桐活,天都快。拭一弹再鼓,只增悲慨。凄烈似闻山寺泣,箫骚不减松风籁。叹伯牙辛苦旧时情,知音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人怨恨那愁苦的宫廷生活,回想起燕代的沉沦,感叹人事如电光石火般短暂,即便人已去世,琴仍在。南方的云彩又有谁能带走?西台的美好理想似乎也被敲得粉碎。剩下的孤臣虽心中仍有未死的希望,却已过千载。冬青树落叶,花儿也无情;枯老的桐树复苏,天也渐渐快要变了。弹琴的时候只能愈发感到悲伤,凄凉的情景仿佛在山寺里听见哭泣的声音,笛声的哀怨不减于松风的吹拂。最后诗人叹息伯牙那段艰难的旧日情谊,感叹知音难觅。
注释:
- 怨羽愁宫: 指对宫廷生活的怨恨和愁苦。
- 历劫沉埋燕代: 指历史的变迁和沧桑,燕代指代指燕国的兴衰。
- 电光石火: 比喻事物变化的迅速。
- 南国穿云: 指南方的云彩,象征远方的理想与希望。
- 孤臣: 孤独的臣子,指孤独无助的人。
- 冬青、枯桐: 代表着生命的枯竭与复苏,象征着希望与失落。
- 伯牙: 古代著名的琴师,因知音而感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藻,清代诗人,生活于乱世之中,其诗风多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代动荡时期,作者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常,表达了对旧日情怀和理想的追忆。
诗歌鉴赏:
《满江红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比古今,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切感慨。诗人以"怨羽愁宫"开篇,直接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不满和对过去燕代的沉重情绪,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无奈与悲痛。接着,"电光石火"的比喻进一步深化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仿佛一切都在瞬息之间发生了变化。
诗中提到的"南国穿云"和"西台如意"蕴含了对理想和希望的追求,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现实的无奈与失落,"空敲坏"的意象让人感到失去理想的痛苦。尽管"剩孤臣尚有未灰心",体现了诗人对未来仍抱有希望的决心,但这种希望似乎也被现实的残酷所掩盖。
通过"冬青落,花无赖"和"枯桐活,天都快"的对比,诗人描绘出生命的轮回与变幻,传递出一种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最后,诗人通过"叹伯牙辛苦旧时情,知音解"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传达出对知音难求的感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怨羽愁宫”:表达对宫廷生活的怨恨。
- “算历劫沉埋燕代”:借古喻今,感叹历史的沧桑。
- “电光石火”:形容时光流逝之快。
- “南国穿云谁挈去”:表达对理想与希望的追寻。
- “西台如意空敲坏”:理想破灭的无奈。
- “剩孤臣尚有未灰心,垂千载”:即便孤独,仍有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电光石火”比喻瞬息万变的事物。
- 对仗:如“冬青落,花无赖”和“枯桐活,天都快”形成鲜明对比。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和个人情感的反思,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反映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意象分析:
- 怨羽: 代表对过往的怨恨。
- 南国: 象征理想与希望的寄托。
- 冬青、枯桐: 生命的枯竭与复苏,象征希望与失落。
- 伯牙: 代表知音难觅的旧日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怨羽愁宫”所指的是: A. 宫廷生活的快乐
B. 宫廷生活的怨恨
C. 宫廷的繁荣
答案: B -
“南国穿云”意指: A. 失去希望
B. 追寻理想与希望
C. 不再理想
答案: B -
诗中提到的伯牙是指: A. 古代的琴师
B. 一位皇帝
C. 一位诗人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比较吴藻的《满江红 其二》与辛弃疾的《满江红》同名作品,两者都反映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历史的感慨,但吴藻的作品更显忧伤,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