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别擘黄》
时间: 2025-01-27 03:25: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别擘黄
作者: 杨杏佛 〔近代〕
客里相逢,知己少那禁离别。
况复是两番同学,时共晨夕。
阮籍疏狂皆欲弃,独君不殷勤说。
念平生受益友朋多,歌声噎。
挥手去,风云急。
故国事,舍和钺。
问匹夫归去,何以谋国。
有血当同劳动洒,无衣不向权门乞。
怅前途黑暗赖君灯,书休歇。
白话文翻译
在外地相遇,知心朋友少得可怜,更何况离别的时刻。
我们曾是同窗,朝夕相处。
阮籍放荡不羁,想要抛弃一切,唯独你没有热情地说话。
回想一生中受益的朋友很多,听到你歌声却感到哽咽。
挥手告别,风云骤起。
故国的事情,我已不再关注。
问一个普通人,回去后如何谋划国家大事。
我们都应该流血同劳,绝不向权贵乞求衣物。
对未来感到茫然,唯靠你的一盏明灯,书也要停下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相逢:在此相遇。
- 禁离别:禁忌于离别,这里指离别的痛苦。
- 阮籍:指阮籍,东晋著名的文学家,以放荡不羁著称。
- 殷勤:热情周到的态度。
- 歌声噎:因感动而哽咽的歌声。
- 匹夫:普通人,平民。
- 权门:权贵之家。
- 怅前途黑暗: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
典故解析
- 阮籍:阮籍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以其放荡不羁的性格和对人生的消极态度著称,诗中提及他反映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杏佛,出生于近代,是一位在诗歌创作上有着独特风格的诗人。他的诗作多表达对人生、友谊和国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离别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个人对国家和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 别擘黄》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与离别的痛苦。开篇以“客里相逢”引入,强调了在异乡的孤独感,接着描绘了与同学的亲密关系,表现出对昔日时光的怀念。诗中提到阮籍的放浪形态,似乎在暗示作者对人生的抉择与困惑。
“念平生受益友朋多,歌声噎”一句,表达出作者对朋友的感激和离别时的哽咽,展现了深厚的情感。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对国家和社会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迷惘。诗人在提到“有血当同劳动洒,无衣不向权门乞”时,突显了道义与良知,强调了普通人在国家事务中的责任。
最后,诗句“怅前途黑暗赖君灯,书休歇”道尽了作者对未来的无助与依赖,呼唤出一丝希望,反映了在困境中对朋友的依赖和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又有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里相逢,知己少那禁离别:在异乡相遇,真正的知己少之又少,离别的痛苦难以忍受。
- 况复是两番同学,时共晨夕:更何况我们曾是同学,朝夕相处的日子令人怀念。
- 阮籍疏狂皆欲弃,独君不殷勤说:阮籍的放荡不羁是他想要抛弃的,而你却没有热情地与我交谈。
- 念平生受益友朋多,歌声噎:回忆一生中受益的朋友很多,而听到你的歌声却让我哽咽。
- 挥手去,风云急:告别时,风云变幻,似乎暗示着未来的不确定。
- 故国事,舍和钺:对故国的事情不再关注,舍弃了干戈。
- 问匹夫归去,何以谋国:问一个普通人,回去后如何谋划国家大事。
- 有血当同劳动洒,无衣不向权门乞:我们都应该流血同劳,绝不向权贵乞求衣物。
- 怅前途黑暗赖君灯,书休歇:对未来感到茫然,唯靠你的一盏明灯,书也停下了。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阮籍的态度和自己内心的困惑,展示了不同的人生选择。
- 排比:在描述与朋友的关系时,使用排比增强情感表现。
- 比喻:将朋友比作明灯,体现出在黑暗中希望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离别与思念,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迷惑,同时也反映了对国家责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国:象征着归属和心灵的寄托。
- 歌声:代表友谊和内心的情感。
- 灯:象征希望和指引。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折射出时代的困境和人们对未来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阮籍代表了什么样的态度?
A. 放荡不羁
B. 忍辱负重
C. 忍耐克己
D. 追求功名 -
“挥手去,风云急”中的“风云”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现象
B. 未来的变化
C. 友情的变迁
D. 社会责任
答案
- A. 放荡不羁
- B. 未来的变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展现了对友谊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 vs 杨杏佛的《满江红》:两首诗都涉及到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而杨杏佛则在离别与思念中流露出深沉的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词选》:包括杨杏佛的作品及其分析。
- 《古典诗词赏析》:对古典诗词的解读与背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