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忆山居六首·平泉源》

时间: 2025-01-26 07:33:37

山谷才浮芥,中园已滥觞。

逶迤过竹坞,浩淼走兰塘。

夜静闻鱼跃,风微见雁翔。

从兹东向海,可泛济川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忆山居六首·平泉源
作者: 李德裕 〔唐代〕

山谷才浮芥,中园已滥觞。
逶迤过竹坞,浩淼走兰塘。
夜静闻鱼跃,风微见雁翔。
从兹东向海,可泛济川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居的景色:山谷中水草刚刚浮出水面,中间的园子里已经有了春水的涌现。小路蜿蜒穿过竹林,浩瀚的水面上流淌着兰花的香气。夜晚静谧,能听到鱼儿跃出水面的声音,微风中能看到大雁在天空中飞翔。从此以后,我向东去海边,可以乘船渡过江河。

注释

  • 浮芥:水面上漂浮的水草,表示春天来临,万物复苏。
  • 滥觞:泉水泛起,开始流动。
  • 逶迤: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而浩大。
  • 鱼跃:鱼儿跳出水面,生动而富有活力。
  • 雁翔:大雁在空中飞翔,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德裕,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以诗歌和文章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政治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德裕在平泉隐居的时期,正值他对山水自然的向往与思考,表现出他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李德裕的《重忆山居六首·平泉源》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佳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谷、园中、竹林和水塘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自然氛围。诗的开篇“山谷才浮芥,中园已滥觞”,直接引入春天的意象,令人感受到生命的复苏和自然的变化。接下来的“逶迤过竹坞,浩淼走兰塘”,则通过蜿蜒的小路和宽广的水面,展现了山水的壮阔与灵动。

在夜晚的描绘中,“夜静闻鱼跃,风微见雁翔”,诗人通过声音和视觉的结合,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以及自然生灵的活力,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后一句“从兹东向海,可泛济川航”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象征着一种开阔的心境。

整首诗不仅是对山水的描绘,更是对理想生活的探索与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抒情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谷才浮芥:描写春天来临,水草刚刚浮出水面,象征新生。
  2. 中园已滥觞:中间的园子里泉水涌现,表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3. 逶迤过竹坞:小路蜿蜒曲折,穿过竹林,给人一种游历的感觉。
  4. 浩淼走兰塘:水面辽阔,兰花香气弥漫,增添了诗的美感。
  5. 夜静闻鱼跃:夜晚宁静,能听到鱼跃出水面的声音,表现自然的生动。
  6. 风微见雁翔:微风中可以看到大雁飞翔,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7. 从兹东向海:表达了诗人向东出发的决心,象征着人生的方向。
  8. 可泛济川航:可以乘船渡过江河,表现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变化与希望。
  • 拟人:鱼儿的跃动使得自然显得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和意象上形成和谐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谷:象征宁静与隐逸之地。
  • 竹坞:代表自然与清幽的环境。
  • 兰塘:兰花与水塘的结合,象征美丽与生机。
  • 鱼跃:生命的活力,象征自然的生动。
  • 雁翔:自由与远方的象征,表达了追求理想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谷才浮芥”中的“浮芥”指的是什么?

    • A. 水草
    • B. 石头
    • C. 花朵
  2. 诗人对未来的向往通过哪一句体现?

    • A. 逶迤过竹坞
    • B. 从兹东向海
    • C. 夜静闻鱼跃
  3. 诗中描绘的夜晚景象是:

    • A. 繁星闪烁
    • B. 静谧可闻鱼跃
    • C. 风雨交加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杜甫的《望岳》则通过对高山的描绘,传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德裕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