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秋对凉野,四望何萧瑟。
远见鸣皋山,青峰原上出。
晨兴采薇蕨,向暮归蓬荜。
讵假数挥金,餐和养馀日。
白话文翻译:
在凉爽的秋天,面对此起彼伏的野外,四处望去,何其萧瑟。远远望见鸣皋山,青翠的山峰从原野上升起。早晨起来采摘薇菜和蕨菜,傍晚时分归来,回到简陋的茅屋。难道只是靠着几许金钱来支撑生活,才能享受到这温饱的余晖?
注释:
- 高秋:指的是深秋时节。
- 凉野:指的是凉爽的野外,形容天气的清爽。
- 萧瑟:形容环境的凄凉和萧条。
- 鸣皋山:是一座山名,可能与作者的实际观察有关。
- 青峰:指青翠的山峰,象征自然的美丽。
- 薇蕨:指的是野生的可食用植物,常用作蔬菜。
- 蓬荜:指简陋的茅屋,象征居住条件的简朴。
- 挥金:指花费金钱,强调生活的富裕与否。
- 餐和养余日:形容依靠清淡的饮食来维持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德裕,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初期以贬谪为主,后期逐渐恢复官职,曾任宰相。其诗风清新秀丽,常描写山水田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李德裕贬谪期间,借山水之景抒发对自然的思考,反映了他内心的孤寂与对生活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高秋的凉爽野外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自然之中感受到的孤寂与思索。开篇以“高秋对凉野”引入,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气氛,随之“远见鸣皋山,青峰原上出”,表现出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带出一种遥远的向往。晨起采摘薇蕨,傍晚归来,描绘了作者的简单生活与对自然的亲近。
全诗在描写中流露出几分哲思,特别是“讵假数挥金”的反问,突显了对于物质生活的思考。在这里,李德裕通过对自然美的描写,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形成对比,表达了他在简朴生活中对精神世界的向往。诗中不仅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表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心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高秋对凉野:在秋天的凉爽野外,给人一种清新与宁静的感觉。
- 四望何萧瑟:四周望去,显得十分萧条,反映出内心的孤独。
- 远见鸣皋山:远处可以看到鸣皋山,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遥远。
- 青峰原上出:青翠的山峰从原野中升起,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 晨兴采薇蕨:早晨起来采摘野菜,展现了简单而朴素的生活。
- 向暮归蓬荜:傍晚时分归来,描绘了归家的温馨与简陋。
- 讵假数挥金:难道依靠金钱才能支撑生活吗?反思物质的意义。
- 餐和养余日:清淡的饮食,维持着生活的温饱,表现出简朴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色比喻内心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象征性。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简单、自然、真实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秋天:象征着成熟与凋零,隐喻人生的变迁。
- 鸣皋山:自然的象征,代表着遥远的理想与追求。
- 薇蕨:代表自然的馈赠,象征着简单和质朴的生活。
- 蓬荜:象征着诗人生活的贫寒与简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秋对凉野”所描绘的季节是?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晨兴采薇蕨”中的“薇蕨”指的是?
- A. 一种花
- B. 可食用的野菜
- C. 一种树木
- D. 一种草药
-
全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物质的追求
- B. 对自然的赞美与生活的思考
- C. 对权力的渴望
-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 C. 秋天
- B. 可食用的野菜
- B. 对自然的赞美与生活的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李德裕《西岭望鸣皋山》与王维《山居秋暝》对比:两首诗都描写了自然景色,但李德裕的诗更注重于个人内心的思考与孤独,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直接描绘与欣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德裕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