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衔山,山带雪。笛弄晚风残月。湘梦断,楚魂迷。金河秋雁飞。别离心,思忆泪。锦带已伤憔悴。蛩韵急,杵声寒。征衣不用宽。
白话文翻译:
太阳落在山头,山峰披着雪。夜晚的风中,笛声伴随着残月。湖南的梦断了,楚地的魂魄迷失。金河上,秋天的雁群飞翔。离别的心情,思念的泪水。华丽的腰带已经显得憔悴。蟋蟀的叫声急促,捣衣的声音带着寒意。远行的衣服不需要再放宽。
注释:
- 日衔山:太阳落在山头。
- 山带雪:山峰上覆盖着雪。
- 笛弄晚风残月:夜晚的风中,笛声伴随着残月。
- 湘梦断:湖南的梦断了,指梦想或思念中断。
- 楚魂迷:楚地的魂魄迷失,指心神不定或迷茫。
- 金河:指黄河。
- 秋雁飞:秋天的雁群飞翔。
- 别离心:离别的心情。
- 思忆泪:思念的泪水。
- 锦带:华丽的腰带。
- 伤憔悴:显得憔悴。
- 蛩韵急:蟋蟀的叫声急促。
- 杵声寒:捣衣的声音带着寒意。
- 征衣不用宽:远行的衣服不需要再放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詹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表现离愁别绪,情感细腻,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离别的画面,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离别之苦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日落山头、山峰带雪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笛声与晚风、残月的结合,加深了夜晚的孤寂感。湘梦断、楚魂迷的表达,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失落。金河秋雁飞的描绘,象征着离别的遥远和无法触及。别离心、思忆泪的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锦带已伤憔悴的意象,反映了诗人因思念而憔悴的状态。蛩韵急、杵声寒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寒意和紧迫感。最后一句征衣不用宽,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无奈和接受。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衔山,山带雪:太阳落在山头,山峰上覆盖着雪,描绘了一幅日落雪山的景象,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笛弄晚风残月:夜晚的风中,笛声伴随着残月,加深了夜晚的孤寂感。
- 湘梦断,楚魂迷:湖南的梦断了,楚地的魂魄迷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失落。
- 金河秋雁飞:金河上,秋天的雁群飞翔,象征着离别的遥远和无法触及。
- 别离心,思忆泪:离别的心情,思念的泪水,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 锦带已伤憔悴:华丽的腰带已经显得憔悴,反映了诗人因思念而憔悴的状态。
- 蛩韵急,杵声寒:蟋蟀的叫声急促,捣衣的声音带着寒意,增强了诗歌的寒意和紧迫感。
- 征衣不用宽:远行的衣服不需要再放宽,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无奈和接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日衔山”比喻太阳落在山头,“山带雪”比喻山峰上覆盖着雪。
- 拟人:如“笛弄晚风残月”中的“弄”字赋予笛声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湘梦断,楚魂迷”中的“断”与“迷”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离别的痛苦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传达了对离别之苦的深刻体验和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
意象分析:
- 日衔山、山带雪:描绘了一幅日落雪山的景象,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笛弄晚风残月:加深了夜晚的孤寂感。
- 湘梦断、楚魂迷: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失落。
- 金河秋雁飞:象征着离别的遥远和无法触及。
- 别离心、思忆泪: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 锦带已伤憔悴:反映了诗人因思念而憔悴的状态。
- 蛩韵急、杵声寒:增强了诗歌的寒意和紧迫感。
- 征衣不用宽: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无奈和接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日衔山”指的是什么? A. 太阳升起 B. 太阳落下 C. 山峰很高 D. 山峰有雪
- “笛弄晚风残月”中的“弄”字是什么意思? A. 吹奏 B. 玩耍 C. 抚摸 D. 欣赏
- “湘梦断,楚魂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迷茫 C. 愤怒 D. 平静
- “金河秋雁飞”中的“金河”指的是什么? A. 长江 B. 黄河 C. 淮河 D. 珠江
- “征衣不用宽”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态度? A. 期待 B. 无奈 C. 接受 D. 拒绝
答案:
- B 2. A 3. B 4. B 5.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离别和思念之情。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重阳节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对比,两者都表达了离别和思念之情,但杜甫的诗更加直抒胸臆,而詹玉的诗则更加含蓄。
- 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对比,两者都表达了重阳节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