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五 蒜山晚眺,用梅村先生蒜山怀古韵》
时间: 2025-04-28 23:00: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其五 蒜山晚眺
作者: 董元恺 〔清代〕
拳石嵯峨,临断岸丹崖百尺。
看一带崩腾京口,惊涛飞入。
两岸分明南北堑,半江割据曹刘敌。
更年年芳草阅齐梁,扁舟客。
烽火静,烟墩白。
钟鼓振,帆樯集。
俯镆铘峭崿,森陈戈戟。
铁瓮势连龙虎险,楼船日没鼋鼍宅。
听萧萧丛竹响寒芦,吹横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蒜山的壮丽景色和历史的沉重感。高耸的拳石耸立在断崖边,极其壮观。看着京口一带的波涛汹涌,惊涛拍打岸边。两岸清晰可见南北的界限,江面上曹操与刘备的对峙历历在目。每年春草再生,仿佛回顾齐国与梁国的繁华,扁舟在水上漂泊。烽火熄灭,烟囱在白色的云雾中隐现。钟声和鼓声响起,帆船聚集在一起。俯视着峭壁,刀枪林立。铁瓮的势头连着龙虎的险阻,楼船在日落时分驶向鼋鼍的故地。听那丛竹间传来的寒芦声,悠扬的横笛声在风中飘荡。
注释
- 拳石:形状像拳头的石头,形容石头高耸入云。
- 丹崖:红色的悬崖,象征着险峻壮丽的自然景观。
- 京口:古代一个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
- 曹刘敌:指的是历史上曹操与刘备的对立。
- 芳草:春天的青草,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烽火:古代用以传递军事信息的火光,象征战乱。
- 铁瓮:指坚固的城池或防御工事。
- 鼋鼍:传说中的水怪,象征古老的传说与历史的记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元恺,清代诗人,以其雄浑的诗风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常常融入对历史的思考与自然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豪放与沉思的统一。
创作背景
《满江红 其五》创作于一个充满战争与变革的时代,诗人借助蒜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和对和平的向往。在这里,历史的沉重与自然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歌鉴赏
《满江红 其五》是一首富有历史感与自然美的诗。诗人通过对蒜山的描绘,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宏伟的气势。开头几句描绘了高耸的拳石和险峻的丹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历史的渺小。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历史的回顾,曹刘敌的对立不仅是历史的再现,更是对人类争斗的反思。
诗中“烽火静,烟墩白”一句,展现了战争后平静的景象,令人感慨万千。钟鼓声与帆樯的集聚,更是暗示着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最后几句通过萧萧丛竹与横笛声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安静的美感,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留下的深沉与宁静。这首诗不仅让人领略到蒜山的壮丽,更让人在其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拳石嵯峨,临断岸丹崖百尺:描绘了高耸的拳石和险峻的红色悬崖,显示出自然的壮美。
- 看一带崩腾京口,惊涛飞入:描写京口的水流汹涌,暗示着历史的波动。
- 两岸分明南北堑,半江割据曹刘敌:历史的对峙,强调了南北的对立。
- 更年年芳草阅齐梁,扁舟客:春草再生,历史的回顾与扁舟的漂泊相结合。
- 烽火静,烟墩白:战后的宁静,象征着和平的渴望。
- 钟鼓振,帆樯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俯镆铘峭崿,森陈戈戟:描绘战场的景象,象征着历史的沉重。
- 铁瓮势连龙虎险,楼船日没鼋鼍宅:历史的传承与对古老传说的怀念。
- 听萧萧丛竹响寒芦,吹横笛:自然的声音与悠扬的乐曲,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拳石比喻高耸的山石,增强了自然的雄伟感。
- 对仗:如“烽火静,烟墩白”,形成了对比,强调宁静与战乱的反差。
- 拟人:如“竹响寒芦”,使自然更具生命力,传达出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蒜山自然景观的描绘,结合历史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中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历史的沉重感,展现出一种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拳石:象征坚韧与不屈。
- 丹崖:象征险峻与壮丽。
- 芳草:象征生命与希望。
- 烽火:象征战争与历史的变迁。
- 横笛:象征宁静与艺术的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拳石”指的是什么?
- A. 高耸的山石
- B. 一种动物
- C. 古代的武器
-
“烽火静,烟墩白”中“烽火”象征什么?
- A. 宁静的生活
- B. 战争与冲突
- C. 自然的美丽
-
诗歌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 A. 对历史的忘却
- B.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C.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 - 李煜
- 《登高》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临江仙》与《满江红》: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与历史的结合,但《临江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满江红》则更强调历史的沉重感与对和平的渴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相关诗人的作品集
- 《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分析与赏析的参考书籍
- 《中国古代诗词史》 - 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全面叙述与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满江红 其五 蒜山晚眺》的深层意蕴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