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舟中元旦
作者: 宋育仁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爆竹散晴烟,湘江万里船。
客行方楚尾,春至在舟前。
长日开新景,乡心续旧年。
高堂良宴会,相望在遥天。
白话文翻译:
爆竹声中烟雾弥漫,湘江上万里行船。
我作为旅客正从楚地归来,春天已在船头到来。
漫长的日子开启了新的景象,乡愁在新年中重新续写。
在高堂上,良辰美景欢聚一堂,彼此遥望在天空之间。
注释:
- 爆竹:指的是春节时燃放的爆竹,用以驱邪庆贺。
- 湘江:指的是流经湖南的湘江,象征着南方的水乡。
- 客行:指的是漂泊在外的旅客。
- 楚尾:楚国的地界,指的是诗人从楚地归来。
- 春至: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乡心:乡愁,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高堂良宴:高堂指的是高大的厅堂,良宴指的是美好的宴席。
典故解析:
“爆竹散晴烟”中的“爆竹”是中国传统节日庆祝的象征,尤其是在农历新年时。它不仅用于庆祝,也有辟邪的意义。湘江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代表着南方的水乡和诗人的游历。诗中提到的“高堂良宴”则常见于古代文人聚会的场景,象征着团圆和欢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育仁,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生于文人世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擅长诗词和散文,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乡土的深厚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旦,诗人经历了长途的旅程,回到故乡,正值新春佳节,诗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新春的期盼。
诗歌鉴赏:
《舟中元旦》是一首描绘春节气氛和游子思乡情感的诗歌。诗的开头用“爆竹散晴烟”描绘了春节的喜庆场景,瞬间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湘江万里船”的意象,展现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随着春天的到来,他的心情逐渐明朗,诗中“长日开新景”的描写,暗喻着新的一年带来的希望与生机。最后一句“高堂良宴会”,不仅体现了团聚的美好,也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这首诗在描绘春节欢庆的同时,也展现了归乡旅人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家乡的眷恋,也有对新生活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爆竹散晴烟:描绘节日的热闹场面,爆竹声中烟雾缭绕,营造出欢乐的气氛。
- 湘江万里船:表明诗人正乘船行驶在湘江上,感受到旅途的遥远与孤寂。
- 客行方楚尾:作为旅客,诗人正从楚地归来,体现了他在外漂泊的状态。
- 春至在舟前:春天的气息在船头迎面而来,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长日开新景:新的一年带来了新的风景与机遇。
- 乡心续旧年:虽然时间在流逝,但对故乡的思念始终存在。
- 高堂良宴会:描绘团聚的场景,表达了相聚的欢乐。
- 相望在遥天: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思念与遥远的联系。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如“客行方楚尾,春至在舟前”)和意象的叠加(“爆竹”和“烟”),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新年的期待,展现了游子心中对亲情与团聚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爆竹:象征庆祝与喜悦。
- 湘江:代表着南方的水乡,承载着思乡的情感。
- 春天: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高堂:象征着团聚与欢乐的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爆竹散晴烟”中的“散”是什么意思?
A. 聚集
B. 消散
C. 散落 -
诗中提到的“湘江”代表什么地方?
A. 江南
B. 北方
C. 东海 -
“长日开新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期待
C. 忧伤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新年作》王安石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诗更为直接,情感较为深沉;而宋育仁的《舟中元旦》则融入了春节的欢乐气氛,情感显得更加温暖和期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与情》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舟中元旦》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