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陶渊明咏贫士》

时间: 2025-01-24 13:44:33

宝剑沈狱底,龙光岂自呈。

良玉蕴深山,不知光辉生。

萧萧被褐士,悒郁多古情。

貌枯中自腴,衒饰耻希荣。

知己惜不遇,澹泊守其贞。

欲取鸣琴弹,明月上前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宝剑沈狱底,龙光岂自呈。
良玉蕴深山,不知光辉生。
萧萧被褐士,悒郁多古情。
貌枯中自腴,衒饰耻希荣。
知己惜不遇,澹泊守其贞。
欲取鸣琴弹,明月上前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士的心境。宝剑虽然沉在牢底,但其光芒并非自然而然显露;优质的美玉藏在深山中,却无人知晓其光辉。那位衣衫褴褛的士人,内心郁闷,充满古老的情感。他的外貌虽然显得枯瘦,内心却自有丰腴,掩饰自己的骄傲却愧于追求荣华。他深知知己难遇,因此保持淡泊守住自己的贞操;他渴望拿起琴来弹奏,明月正好照在前面的屋檐上。

注释:

  • 宝剑:比喻有才华的人,潜藏于暗处。
  • 龙光:形容剑的光辉,象征才华。
  • 良玉:指优秀的人才。
  • 萧萧:形容凄凉,孤独的样子。
  • 被褐士:穿着粗糙衣服的士人,象征贫穷。
  • 悒郁:形容心情郁闷。
  • 衒饰:掩饰,表现。
  • 澹泊:内心宁静,淡泊名利。
  • 鸣琴弹:渴望表达内心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聂节亨,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多有失落之感,诗人通过描绘贫士的心境,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知己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深刻地揭示了贫士的内心世界。开篇即用“宝剑沈狱底”引出主题,暗示有才之士往往被埋没于世俗的困境中。接着描绘“良玉蕴深山”,进一步强调人才的隐秘与被忽视。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萧萧被褐士”的形象,展现了贫士的孤独和郁闷,而“貌枯中自腴”则传达了其内心的丰富和不屈。后面的“知己惜不遇”,表现了对理想的坚持和对朋友的珍惜,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最后,欲弹琴而月明的意象,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宝剑沈狱底”:暗指有才华的人被社会所忽视。
    • “龙光岂自呈”:即使才华出众,也需时机与环境才会被认可。
    • “良玉蕴深山”:优秀的品质或才能,常常不为人所知。
    • “萧萧被褐士”:描绘了一个贫士的形象,象征孤独与愁苦。
    • “悒郁多古情”:心中充满古老情感,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 “貌枯中自腴”:外表的贫瘠掩盖了内心的丰盈。
    • “衒饰耻希荣”:不愿表现自己,反之对荣华感到羞耻。
    • “知己惜不遇”:对知己的珍惜,体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 “澹泊守其贞”: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纯洁,不为外物所动。
    • “欲取鸣琴弹,明月上前楹”:渴望表达内心情感,寻找心灵的共鸣。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宝剑、良玉比作有才华的人。
    • 对仗:如“萧萧被褐士,悒郁多古情”,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明月象征理想与追求,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渴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知己的珍惜,以及在贫困中仍然保持的高尚情操和淡泊心态。

意象分析:

  • 宝剑:象征才华与潜力。
  • 良玉:象征高尚的品质。
  • 明月:象征理想与希望。
  • 被褐士:象征贫士与被社会遗忘的才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宝剑沈狱底”意指: A. 人生的低谷
    B. 有才华的人被埋没
    C. 剑的光辉

  2. “萧萧被褐士”中的“被褐士”指的是: A. 穿着华丽的人
    B. 穿着粗糙衣服的人
    C. 忧郁的人

  3. 诗中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悲伤
    B. 骄傲
    C. 淡泊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的追求。
  • 王维《竹里馆》:以竹子为意象,传达出宁静与淡泊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陶渊明及其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