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见山寺廉真上人》
时间: 2025-01-11 12:49: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见山寺廉真上人
青山长对习跏趺,
昼掩禅关一事无。
衲毳卷云悬破榻,
药苗添火炼寒炉。
苔深石罅穿浮蚁,
水阔亭阴睡野凫。
时倚栏杆吹竹笛,
数声杨柳落南湖。
白话文翻译:
青山常伴我修习坐禅,
白天关上禅门,心中无事。
僧衣卷起云烟,悬挂在破旧的床榻上,
药草在火中煅炼,温暖着寒冷的炉子。
苔藓深厚,石缝里爬行着浮蚁,
水面开阔,亭子的阴影下睡着野鸭。
时常倚着栏杆吹奏竹笛,
几声笛音随风飘落在南湖的杨柳间。
注释:
- 跏趺:指坐禅的姿势,双腿交叉而坐。
- 昼掩禅关:白天关闭禅房的门。
- 衲毳:僧人的衣服,材质为粗布或毛料。
- 药苗:指用于炼制佛教所需的药草。
- 浮蚁:水面上漂浮的小虫子。
- 亭阴:亭子的阴影。
- 野凫:野鸭。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禅关”和“习跏趺”体现了佛教禅宗的修行方式,强调静坐与内心的平和。与“药苗”、“寒炉”相关,暗示修行的艰辛与孤寂,药草的煅炼象征着心灵的锤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聂节亨,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融入佛教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与僧人交流时,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内心静谧的生活状态。通过对山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禅宗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青山寺的宁静与朴素,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向往。首句“青山长对习跏趺”以自然景观引入,青山与修行者的对立与共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修行的坚持。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如“衲毳卷云悬破榻”,展现了僧院生活的简朴与自然。
诗中通过“药苗添火炼寒炉”生动地表达了修行者在艰辛中追求精神升华的意图,药草的熬炼象征着心灵的磨砺。后半部分描绘了自然的宁静,“苔深石罅穿浮蚁,水阔亭阴睡野凫”,将自然的生动与禅意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最后一句“时倚栏杆吹竹笛”则是对生活的悠然自得,笛声与杨柳相伴,传递出一种淡然与自在的生活态度,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青山长对习跏趺”:青山陪伴我修习坐禅,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昼掩禅关一事无”:白天关上禅房,心中无所事事,表现出禅者的淡泊。
- “衲毳卷云悬破榻”:僧衣如云卷,悬挂在破旧床榻上,显现出简朴的生活场景。
- “药苗添火炼寒炉”:药草在火中煅炼,象征着修行的辛苦与追求。
- “苔深石罅穿浮蚁”:苔藓深厚,石缝中的小虫,表现出自然的细腻与生动。
- “水阔亭阴睡野凫”:宽阔的水面,亭子下的野鸭,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意境。
- “时倚栏杆吹竹笛”:偶尔倚着栏杆吹奏竹笛,展现出轻松与闲适的生活态度。
- “数声杨柳落南湖”:几声竹笛音随风飘向南湖的杨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青山长对”和“昼掩禅关”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僧衣比作卷云,形象生动。
- 象征:药草的煅炼象征着内心的修行与升华。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寺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禅宗修行的理解,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着永恒与宁静,代表着诗人内心的修行状态。
- 禅关:禅门,象征着精神的闭锁与内心的宁静。
- 衲毳:僧服,代表着修行者的身份和生活的简朴。
- 药苗:象征着修行过程中的辛苦与成长。
- 亭阴:代表着自然的庇护与安宁。
- 竹笛:象征着诗人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聂节亨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跏趺”指的是什么?
- A. 行走
- B. 坐禅
- C. 读书
- D. 休息
-
诗句“药苗添火炼寒炉”中,药苗的作用是什么?
- A. 装饰
- B. 烹饪
- C. 修行
- D. 睡眠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题西林壁》 - 惠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赠见山寺廉真上人》都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后者则强调了对禅宗修行的理解与体验。
- 《题西林壁》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赠见山寺廉真上人》的主题相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禅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