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时间: 2025-02-04 15:33: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凰台上忆吹箫》
流水行藏,浮云踪迹,茫茫碧海青天。
叹光阴易逝,岁月难延。
底事离愁别绪,抛不去心上眉边。
愁都艳,芙蓉秋雨,芍药春烟。
堪怜。彩毫挥脱,徒萦得蚕丝,万缕缠绵。
纵诗成白雪,舌长青练。
究与生平何补,诚不若桃李无言。
空惆怅,瑶台十二,弱水三千。
白话文翻译:
流水匆匆而行,浮云的踪迹难以捉摸,茫茫的碧海与青天相连。
感叹光阴的易逝,岁月的难以延续。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离愁别绪,让我无法摆脱心间的忧愁?
愁绪如同绚丽的花朵,在芙蓉的秋雨与芍药的春烟中徘徊。
让人心疼的是,笔墨挥洒却只能徒然萦绕,如同蚕丝般缠绵纠缠。
即使诗句如白雪般洁白,舌头也如青练般悠长。
这对于我的一生又有什么补救呢?不如桃李无言,默默地开放。
空留惆怅,在那瑶台的十二层和三千弱水之间。
注释:
- 流水行藏:流水行走而去,藏匿无踪。
- 浮云踪迹:浮云的踪迹难以捉摸。
- 茫茫碧海青天:形容广阔的海洋和天空。
- 离愁别绪:离别时的忧愁和情绪。
- 芙蓉秋雨、芍药春烟:比喻不同季节的美丽花卉,象征着美好而又易逝的事物。
- 彩毫挥脱:形容书画的洒脱与自由。
- 桃李无言:桃李花开时不言语,寓意默默奉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善宝(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情,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沈善宝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之际,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和离愁别绪的深刻理解。正值清代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诗作表达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诗歌鉴赏:
《凤凰台上忆吹箫》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诗作,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离愁别绪的深刻反思。开篇的“流水行藏,浮云踪迹”便为整首诗奠定了沉重的基调,流水与浮云象征着人世间的变幻无常,令人无法把握。诗人对光阴的叹息,折射出人生的短暂与无奈。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将愁绪与美丽的自然景象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芙蓉秋雨,芍药春烟”不仅描绘了四季的交替,也暗示了生命中的美好瞬间是多么易逝。后半部分的“纵诗成白雪,舌长青练”,则展现了诗人对文字的执着与无奈。尽管诗句如雪般洁白,却无法弥补心灵的空虚与惆怅。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后以“空惆怅,瑶台十二,弱水三千”收尾,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瑶台与弱水的意象,既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也是对现实无情的感慨,诗人以此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流水行藏,浮云踪迹:流水匆匆而去,浮云难以捉摸,暗示人生的无常。
- 叹光阴易逝,岁月难延:对时间流逝的感叹,表现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 底事离愁别绪,抛不去心上眉边:思考离别所带来的愁苦,心中难以释怀。
- 愁都艳,芙蓉秋雨,芍药春烟:愁绪如花般绚丽,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堪怜。彩毫挥脱,徒萦得蚕丝,万缕缠绵:艺术创作的无奈与愁绪的纠缠。
- 纵诗成白雪,舌长青练:虽然诗句美丽,但对心灵的慰藉却有限。
- 究与生平何补,诚不若桃李无言:思考人生的意义,认为默默奉献更有价值。
- 空惆怅,瑶台十二,弱水三千:留下一种无尽的惆怅与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流水、浮云、芙蓉、芍药等比喻人生的无常与美好。
- 对仗:整首诗句对称,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象征:瑶台与弱水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时间流逝、离愁别绪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人生无常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
- 浮云:象征人生的无常。
- 芙蓉、芍药:象征美好与脆弱。
- 瑶台、弱水: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流水”象征着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人生的乐趣
C. 生活的繁忙 -
“芙蓉秋雨”与“芍药春烟”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悲伤与怀念
C. 无所谓 -
诗的最后一句“空惆怅,瑶台十二,弱水三千”表达了什么? A. 对理想的追求与惆怅
B. 对人生的满足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与沈善宝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均有对时间流逝与离愁的感慨,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具女性细腻情感,而沈善宝则更加哲理化。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