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自涿州至琉璃河达京,和同行韵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3:28: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店鸡鸣酒未醒。
马槽听啮粟渐无声。
灯前盥面促装成。
车尘起,疑在雾中行。
渡水石桥平。
秋风联辔过涿州城。
乡关回首暗心惊。
遥天尽,愁见一云横。
白话文翻译
在草店里,鸡鸣声唤醒了我,但酒意尚未醒来。
马槽里,听到马儿啃食粟米的声音渐渐消失。
在灯前洗脸急忙装扮好自己。
车尘扬起,似乎在迷雾中行驶。
渡过水流,石桥平坦。
秋风中,策马经过涿州城。
回首故乡,心中暗自惊惧。
遥远的天空尽头,愁苦地看到一片云横亘。
注释
- 草店:指供旅客住宿和饮食的小店。
- 鸡鸣:指清晨鸡叫声,象征着新的一天开始。
- 酒未醒:指饮酒后尚未清醒,表达一种迷糊状态。
- 马槽:指马吃食的地方。
- 盥面:洗脸的意思。
- 车尘:车子行驶时扬起的尘土。
- 渡水石桥:指渡过河流的石桥。
- 联辔:骑马时并肩并行的意思。
- 乡关:故乡、家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奇龄(1640年—1712年),字子渊,号震川,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诗中描绘了诗人从涿州出发,经过琉璃河抵达京城的旅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与心情,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小重山》一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之景与内心感受的交融,体现了浓厚的乡愁与人生的沉思。开头的“草店鸡鸣酒未醒”描绘了清晨的情景,鸡鸣声唤醒了诗人的意识,暗示着新一天的开始,但酒意未醒则给人一种朦胧和迟缓的感觉,似乎还沉浸在梦中,这种状态恰好反映了旅行者的心境。
接下来的“马槽听啮粟渐无声”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出马儿安静啃食的情形,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孤独的感觉。紧接着“灯前盥面促装成”,诗人急急忙忙收拾自己,似乎有一种急于出发的心情,反映出旅途的匆忙与无奈。
“车尘起,疑在雾中行”更是将旅途的不确定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车尘飞扬,仿佛让人置身于迷雾之中,象征着人生的迷茫与无常。随后的“渡水石桥平”则带来一丝平静,石桥的平坦暗示着旅途的顺利,但诗人依然在回首故乡时感到“暗心惊”,可见思乡之情是多么浓烈。
最后一句“遥天尽,愁见一云横”,以云象征着烦恼与忧愁,遥远的天际上出现的一片云,仿佛在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不可预知的未来,进一步加深了全诗的情感深度。整首诗流露出浓重的乡愁,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店鸡鸣酒未醒:在旅途中,早晨的鸡鸣声传来,酒意尚未完全清醒,表现出一种懒散的状态。
- 马槽听啮粟渐无声:马儿在静静地啃食,声音渐渐消失,暗示着一种安静和孤独。
- 灯前盥面促装成:在灯光下急忙洗脸,准备出发,体现了旅途的匆忙。
- 车尘起,疑在雾中行:行驶的车尘扬起,令人感觉像是在迷雾中,象征着人生的迷茫。
- 渡水石桥平:渡过平坦的石桥,带来一丝平静的感受。
- 秋风联辔过涿州城:在秋风中并肩骑马经过涿州,描绘出旅途的情景。
- 乡关回首暗心惊:回头望向故乡,心中感到惊恐,表达思乡之情。
- 遥天尽,愁见一云横:在遥远的天空尽头,愁苦地看到一片云,象征着忧愁与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旅途的迷茫比作雾,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马儿啃食的情景赋予了生命,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如“草店鸡鸣”与“灯前盥面”,展现了诗词的工整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店:象征着旅途的停留与思考。
- 鸡鸣:象征新的一天,暗示新的开始。
- 马槽:象征生活的平淡与安静。
- 云:象征忧愁与人生的不确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草店鸡鸣酒未醒”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 A. 清醒
- B. 迷糊
- C. 激动
- D. 安静
-
“车尘起,疑在雾中行”中的“雾”象征着什么?
- A. 欢乐
- B. 迷茫
- C. 清晰
- D. 远方
-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思乡与忧愁
- C. 兴奋
- D.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毛奇龄在《小重山》中更注重旅途中的细腻描绘与情感表达,而李白则偏向于表达豪放不羁的情怀。在意象上,毛奇龄的乡愁更加浓烈,而李白则表现出洒脱与孤独。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
这首《小重山》不仅是一首描写旅途的诗,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值得细细品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