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六首 其六 拟葬花词》
时间: 2025-01-27 03:27: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重山六首 其六 拟葬花词
作者: 崔荣江
疏柳寒蝉扰客听。也闻天上雁,两三声。
眉头顿为海棠凝。红纤瘦,霜重竟无凭。
纤手拾残英。荷锄寻净地,瘗伶仃。
绢沙一片裹香馨。伤未已,无寐到三更。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柳树稀疏,寒蝉的鸣叫打扰了客人的耳朵。偶尔还能听见天空中几声大雁的叫声。
我的眉头不由得为海棠花的凋谢而凝聚。花瓣红得瘦弱,霜重的季节里竟无处可以依靠。
轻盈的手指捡起残余的花瓣,带着锄头寻找一块干净的地方,埋葬这孤独的花。
沙土如绢,包裹着花香。伤痛仍未结束,直到三更时分我都无法入眠。
注释:
- 疏柳:稀疏的柳树,象征孤独和秋天的萧条。
- 寒蝉:秋天的蝉,发出清冷的鸣叫声,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 海棠:一种花,象征美丽与短暂,常用来表达哀伤。
- 纤手:细腻的手,体现了女性的柔美。
- 伶仃:孤单,形容花的凋零和失落。
- 绢沙:柔软的沙土,象征葬花的细腻和温柔。
- 无寐:无法入睡,表达内心的忧愁。
典故解析:
“葬花”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惋惜。诗中提到的海棠花,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寓意着青春的短暂与美丽的逝去。这首诗在形式和意象上都受到《红楼梦》中“葬花吟”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花、对生命的深切感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崔荣江,现代诗人,擅长使用古典诗词的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理解。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现代情感表述的交融时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诗中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忧伤的氛围。开篇的“疏柳寒蝉”直接引入了秋天的意象,给人一种孤独和静谧的感觉。而随着诗歌的深入,海棠花的凋零成为了情感的核心。“眉头顿为海棠凝”一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红纤瘦的花瓣象征着生命的脆弱,而“荷锄寻净地,瘗伶仃”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悲伤,诗人只能默默埋葬这些美丽的回忆。结尾的“无寐到三更”加深了这种孤独感,表现了内心无法平静的苦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疏柳寒蝉扰客听:柳树稀疏,寒蝉的鸣叫让人感到冷清。
- 也闻天上雁,两三声:偶尔听到远处大雁的叫声,增加了孤独感。
- 眉头顿为海棠凝:看到海棠花的凋零,自然皱起眉头,流露出忧伤。
- 红纤瘦,霜重竟无凭:花瓣娇弱,霜重的季节让它失去了依靠。
- 纤手拾残英:轻柔的手捡起残花,表现细腻与温情。
- 荷锄寻净地,瘗伶仃:带着锄头寻找埋葬花的地方,表达对孤独的感慨。
- 绢沙一片裹香馨:用沙土包裹花香,象征对美好的珍惜。
- 伤未已,无寐到三更:内心的伤痛仍未结束,彻夜无法入睡。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残花比喻为生命的脆弱,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赋予花以情感,使其更加生动。
- 对仗:在句式上讲究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美好事物逝去的深切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人生的哲思。
意象分析:
- 柳树:象征孤独,秋天的萧条。
- 寒蝉:凄凉,秋季的标志,增添了悲伤氛围。
- 海棠花:美丽而短暂,象征青春与哀伤。
- 锄头:象征行动,埋葬的行为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沙土:柔软,包裹着花香,象征着温柔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蝉”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凄凉
- C. 羞涩
- D. 激昂
-
“红纤瘦,霜重竟无凭”中的“无凭”意指什么?
- A. 生命的无常
- B. 依靠的缺失
- C. 缺乏支持
- D. 以上皆是
-
诗中提到的“荷锄寻净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急躁
- B. 无奈与孤独
- C. 快乐
- D. 迷茫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葬花吟》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菩萨蛮》
诗词对比:
- 崔荣江的《拟葬花词》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悲伤,崔荣江侧重于秋天的孤寂与花的凋零,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展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对过去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崔荣江的诗集及相关评论文章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