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小酉洞》

时间: 2025-04-25 03:36:38

朔风飒飒舞苔衣,扪葛攀萝上翠微。

千载人真疑鲁壁,半山我自叩秦扉。

屏开青幛江头立,溪拥寒云足下飞。

叹息凿楹空饱蠹,秘书偏欲觅灵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小酉洞
作者: 刘豹 〔清代〕

朔风飒飒舞苔衣,
扪葛攀萝上翠微。
千载人真疑鲁壁,
半山我自叩秦扉。

屏开青幛江头立,
溪拥寒云足下飞。
叹息凿楹空饱蠹,
秘书偏欲觅灵威。

白话文翻译:

寒风瑟瑟,苔藓在风中摇曳,
我手握葛藤,攀爬着爬藤,向高处而去。
千年的岁月让人怀疑这是鲁壁,
我在半山腰轻轻叩响秦朝的门扉。

屏风打开,青色的帷幕在江边展开,
溪水环绕着寒云,在脚下飞舞。
我叹息着,雕凿的门楹空被虫蛀,
而秘书却偏偏想要追寻那灵异的威力。

注释:

  • 朔风:北风,指寒冷的风。
  • 苔衣:苔藓的外观,形容环境的潮湿与古老。
  • 扪葛攀萝:手握葛藤,攀爬着藤蔓。
  • 鲁壁:泛指鲁国的古代建筑,象征古老的文化遗迹。
  • 秦扉:指秦朝的门扉,象征古代历史。
  • 青幛:青色的帷幕。
  • 寒云:指寒冷的云。
  • 凿楹:雕刻的门楹。
  • 秘书:古代书籍的管理者,象征文化的传承。

典故解析:

  • 鲁壁:鲁国在历史上以文化著称,鲁壁常用来表示古代的辉煌建筑与文化遗存。
  • 秦扉:指秦朝的历史遗迹,代表着历代文化的交替与变迁。
  • 秘书:在古代,秘书是负责文书工作的官员,常与书籍和文化传承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豹,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诗风受当时社会和个人经历影响,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游览小酉洞时,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对历史遗迹的思索,表现出一种对过往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游小酉洞》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历史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独特理解。开篇的“朔风飒飒舞苔衣”,不仅形象生动,也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清冷苍茫的氛围。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现出对古代建筑的向往与追寻,激发读者的历史情怀。中间部分,诗人以“千载人真疑鲁壁”表达对历史的迷惘与思考,似乎在感叹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而“叹息凿楹空饱蠹”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的无情结合,表现出一种对文化传承的担忧。整首诗的意象丰富而深邃,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历史的沉思,使读者在游览中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流逝与文化的积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朔风飒飒舞苔衣:寒风呼啸,苔藓随风摇动,营造出冷清的氛围。
  2. 扪葛攀萝上翠微:手握葛藤,向高处攀爬,表现出对自然的探索与追求。
  3. 千载人真疑鲁壁:经历千年,古老的鲁国遗迹令人怀疑,暗示历史的变迁。
  4. 半山我自叩秦扉:在半山腰轻轻敲响秦朝的门,象征对历史的渴望与敬畏。
  5. 屏开青幛江头立:青色帷幕在江边展开,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观。
  6. 溪拥寒云足下飞:溪水环绕寒云,表现出宁静而灵动的自然之美。
  7. 叹息凿楹空饱蠹:叹息雕刻的门楹被虫蛀,暗示文化的衰败与历史的无情。
  8. 秘书偏欲觅灵威:秘书追寻灵异的威力,表现出对文化传承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苔衣”比喻苔藓的外观,形象生动。
  • 拟人:如“舞苔衣”,使自然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屏开青幛江头立,溪拥寒云足下飞”,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自然与历史,表现出对过往文化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对人类文化传承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苔衣:象征古老、沧桑的自然环境。
  • 秦扉:象征古代的辉煌与历史的遗存。
  • 青幛:象征自然的美丽与清新。
  • 寒云:象征孤寂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朔风”指的是哪种风? A. 南风
    B. 北风
    C. 西风
    D. 东风

  2. “扪葛攀萝”中“葛”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食物
    C. 一种工具
    D. 一种动物

  3. 诗人叹息的原因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文化的衰败
    C. 历史的遗忘
    D. 人生的无常

答案:

  1. B. 北风
  2. A. 一种植物
  3. B. 文化的衰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庐山瀑布》: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游小酉洞》与《望庐山瀑布》: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前者更注重历史与文化的沉思,而后者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气势。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刘豹研究》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