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茉莉花)》
时间: 2025-01-11 11:38: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茉莉花)
作者: 史浩 〔宋代〕
琼肌太白,浅著鹅黄罩。
金缕檀心更天巧。
算同时虽有似火红榴,
争比得淡妆伊家轻妙。
兴来清赏处,无限真香,
可惜生教生闽峤。
这消息纵使移向蒸沈,
终不似凭栏,披襟一笑。
若归去长安诧标容,
单道胜酴醿水仙风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茉莉花的美丽,花瓣如玉般洁白,轻轻披上淡黄的衣裳。更有那金色的心蕊,巧妙得无与伦比。即便与火红的石榴花相比,如何能比得上这轻盈妩媚的茉莉。若在赏花之地,真是香气四溢,令人陶醉,只是可惜这香气在闽地生长。即使香气传送到远处,也终究比不上在栏杆旁轻松一笑的欣然。若是回到长安,看到这奇妙的花容,单说这水仙的风姿更胜一筹。
注释:
字词注释:
- 琼肌:美玉般的肌肤,形容花瓣洁白如玉。
- 鹅黄:浅黄的颜色,形容花的外衣。
- 金缕檀心:金色的花蕊,形容花的精美。
- 火红榴:火红的石榴花,指的是另一种美丽的花。
- 淡妆:轻妆,形容花的素雅。
- 生教生闽峤:生长在福建,形容花的生长环境。
典故解析:
- 水仙:指的是水仙花,常与诗人对美的追求、对花卉的赞美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字君远,号竹溪,宋代诗人,以词著称。他的词风清丽、优雅,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花卉。
创作背景:
《洞仙歌》是一首描写茉莉花的词,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也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诗歌鉴赏:
《洞仙歌(茉莉花)》是史浩的一首经典词作,透过细腻的笔触,诗人描绘了茉莉花的清雅之美。在这首词中,史浩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充满花香的园中。首先,词中对茉莉花的形象描绘,表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琼肌太白"与"鹅黄罩"的结合,突显了茉莉花的素雅与高洁。
其次,诗中提到的"金缕檀心"更是增添了花朵的精致感,仿佛在诉说着这朵花的独特与无可替代。诗人将茉莉与火红的石榴花相比较,显示了他对茉莉的偏爱,认为茉莉的淡雅更胜一筹。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取向,也反映了对世俗繁华的淡泊态度。
另外,诗中出现的“兴来清赏处,无限真香”,表达了作者在赏花时的愉快心情,然而随之而来的“可惜生教生闽峤”又流露出一丝惆怅,仿佛在感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全诗贯穿着对茉莉花的赞美,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对清雅事物的独特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琼肌太白,浅著鹅黄罩。
描绘茉莉花的洁白与清新,带有淡淡的黄,仿佛给花披上一层轻纱。 -
金缕檀心更天巧。
赞美花蕊的金色,巧妙而精致,突显了茉莉的独特之处。 -
算同时虽有似火红榴,
提到火红的石榴花,进行比较,说明茉莉的独特性。 -
争比得淡妆伊家轻妙。
认为茉莉的素雅之美胜过其他花卉。 -
兴来清赏处,无限真香,
描述在赏花时,感受到的香气四溢,令人陶醉。 -
可惜生教生闽峤。
表达对茉莉生长环境的惋惜,暗示其难以常见。 -
这消息纵使移向蒸沈,
即使香气传送到远方,也无法替代现场的美好。 -
终不似凭栏,披襟一笑。
描述在栏杆旁轻松欣赏花的快乐,表达对当下的珍惜。 -
若归去长安诧标容,
如果回到长安,看到这花的美丽。 -
单道胜酴醿水仙风貌。
认为水仙花的风姿更胜一筹,展现不同花卉的魅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茉莉花比作洁白的美玉,突出其清雅。
- 对仗:如“琼肌太白,浅著鹅黄罩”形成了对仗工整的句式。
- 拟人:赋予花朵以情感,通过花的美丽引发诗人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茉莉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感叹,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琼肌:象征纯洁与美丽。
- 金缕:象征珍贵与独特。
- 真香:象征自然的芬芳和生命的气息。
这些意象不仅营造了诗歌的美感,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和对美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词中提到的“金缕檀心”主要指的是:
A. 茉莉的花瓣
B. 茉莉的花蕊
C. 其他花卉的花心
D. 不确定 -
填空题:整首词表达了对茉莉花的与对世俗繁华的。
-
判断题:诗中提到茉莉花的香气,认为它优于其他花卉的香气。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B
- 赞美,淡泊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可与李白的《夜泊牛津》进行对比,李白的作品融入了对自然的感悟,而史浩则专注于对单一花卉的细致描写,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全鉴》
- 《词学通论》
通过阅读这些参考资料,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