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辞赋水仙花》
时间: 2025-01-11 11:57: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岁芳兮婉冉悲,江空兮兰枻归。
人婵媛兮胡来迟,憺风魂兮佩谁思。
素衣兮俨黄里,玉襦兮蒙翠被。
明波渟渟兮渺愁予,含香怀春兮中心苦。
昔遗褋兮今契阔,佇佳期兮窅修绝。
幻尘缘兮謇中忧,时既晏兮不可留。
汎云軿兮水裔,糺予瑟兮难理。
人奚归兮路苍茫,湘有皓兮春绿起。
白话文翻译:
芳草萋萋,轻轻地让我感到悲伤,江面空旷,兰舟已归。
那位美丽的女子为何总是迟迟未归,微风轻拂,我的心灵又该向谁倾诉思念?
她身披素衣,端庄而雅致,玉制的襦裙上蒙着翠绿的轻纱。
明亮的波光潋滟,却让我无尽愁苦,心中怀春却难以自已。
往日的情谊如同遗忘,如今却渐行渐远,期待的佳期又似乎遥不可及。
在幻梦中,尘世的缘分让我忧虑,时间已晚,却无法挽留。
云帆轻荡,驶向水边,心中的琴声,却难以理清。
人啊,何处归去,前路苍茫,湘水边的春色已悄然绽放。
注释:
- 岁芳:指春天的花草,寓意美好时光。
- 婉冉:轻柔而缓慢,形容悲伤的情绪。
- 兰枻:兰花舟,古代文人所用的船,象征归去。
- 憺风魂:心中惆怅,想念的人。
- 素衣:白色衣服,表示纯洁、高雅。
- 明波渟渟:水波平静,意象暗示心境的宁静与愁苦的对比。
- 含香怀春:心中充满春天的香气,象征思念与渴望。
- 幻尘缘:梦幻般的缘分,寓意无常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九万,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事情感,风格细腻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水仙花的美丽与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失去的忧伤,反映出宋代士人对自然与情感的内省。
诗歌鉴赏:
《凌波辞赋水仙花》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对美好事物依恋的诗作。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借水仙花的清丽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归人的思念。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美感的春天,然而在这美好的外表下,诗人却透露出深深的忧愁。
诗的开篇通过“岁芳兮婉冉悲”引入思绪,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悲伤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美中带哀的复杂情感。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兰舟归来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对失去的追忆,仿佛在诉说着对故人的思念与期待。
“素衣兮俨黄里”一句,通过描绘女子的形象,进一步深化了思念之情,表现出对纯洁与美好的向往。接着,诗人将内心的愁苦与外界的宁静相对比,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惆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事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唯美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岁芳兮婉冉悲:春天花草美丽,微风中却透出一丝哀伤。
- 江空兮兰枻归:江面空旷,兰舟已经归去,象征离别。
- 人婵媛兮胡来迟:美丽的女子为何迟迟未归,表达了对她的思念。
- 憺风魂兮佩谁思:微风拂过,思念又该向谁倾诉。
- 素衣兮俨黄里:她穿着素衣,端庄而优雅。
- 玉襦兮蒙翠被:她的玉色襦裙覆盖着翠绿轻纱,象征美丽。
- 明波渟渟兮渺愁予:水波平静,却带来无尽的愁苦。
- 含香怀春兮中心苦:内心充满春的气息,却又感到苦闷。
- 昔遗褋兮今契阔:曾经的情谊已遗忘,如今却遥不可及。
- 佇佳期兮窅修绝:期待的佳期似乎遥远而无望。
- 幻尘缘兮謇中忧:梦幻般的缘分让人忧虑。
- 时既晏兮不可留:时间已经晚了,却无法挽留。
- 汎云軿兮水裔:云帆轻荡,驶向水边,象征前行的旅程。
- 糺予瑟兮难理:心中的琴声却难以清理,寓意情感的复杂。
- 人奚归兮路苍茫:人何处归去,前路茫茫。
- 湘有皓兮春绿起:湘水边春色已然绽放,象征希望与生命。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兰舟”象征归去的美好,表达思念的情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增强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岁芳兮婉冉悲,江空兮兰枻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离别的愁苦,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失去的惋惜,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展现出一种唯美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仙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春天的代表。
- 兰舟:象征归去与思念。
- 素衣:代表纯洁与高雅。
- 明波:象征宁静的心境与内心的愁苦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岁芳兮婉冉悲”的意思是: A. 春天的花草美丽而悲伤
B. 夏天的阳光明媚
C. 秋天的树叶飘落 -
“明波渟渟兮渺愁予”中的“渺”意指: A. 清晰
B. 微弱
C. 高远 -
诗中“人奚归兮路苍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迷茫与失落
C. 希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菩萨蛮》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逝去爱情的思念,但情感更加细腻与柔婉。
- 温庭筠《菩萨蛮》:通过自然景象表现人情,风格上略显轻快。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