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迢迢三五夜,江郡影星河。
积水生凉气,空斋兴晤歌。
心微千念寂,室浅一灯多。
不酌盈樽酒,其如月出何。
白话文翻译:
在这遥远的十五夜,江郡的夜空映照着星河。
水面上升起一阵凉意,空荡的书房里不禁吟起歌来。
心中细微的千种念头都静寂无声,
屋子虽小,灯光却明亮。
不如来一杯满酒,何必等月亮升起呢?
注释:
- 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
- 三五夜:指农历十五的夜晚。
- 江郡:指江边的地区,可能是作者所处的地理环境。
- 影星河:形容夜空星星的倒影在水中,形成美丽的景象。
- 积水:指水面上积聚而成的水,通常与凉意有关。
- 空斋:空荡荡的书房。
- 兴晤歌:兴起吟唱的情绪。
- 盈樽:满满的酒杯。
- 月出:指月亮升起。
典故解析:
“月出”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希望与美好,同时也代表着孤独和思念。在古代文人中,月亮常常与情感、思绪相结合,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慎中,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月明之夜,表达了诗人在月下的孤独感与对人生的思考。月夜常常引发诗人的情思,反映出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孤独与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明月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绪。开头的“迢迢三五夜”便引入了一个宁静而又遥远的夜晚,诗人以江郡的星河映衬月色,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接着,诗人通过“积水生凉气”将自然与内心的感受结合在一起,水面上的凉意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凉意与寂寞。
后两句则突出了诗人在空荡的书房中,面对无尽的思绪和微弱的灯光,尽管环境简陋,但却透出一种温暖的光亮。最后一句的“不酌盈樽酒,其如月出何”则是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选择不去等待月亮的升起,而是选择在此时此刻,来一杯酒,享受当下的宁静与美好,体现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运用优美的意象,结合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和哲思,使人不仅感受到月夜的美丽,也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迢迢三五夜:描绘农历十五夜的遥远与时空感。
- 江郡影星河:在江边的夜晚,星河的倒影令人陶醉。
- 积水生凉气:水面上升起的凉意,暗示着诗人的内心感受。
- 空斋兴晤歌:空荡的书房中,诗人不禁吟唱,显示出一种孤独的自娱。
- 心微千念寂:心中万千思绪却又显得寂静。
- 室浅一灯多:尽管房间小,灯光却显得明亮,象征着内心的光明。
- 不酌盈樽酒:诗人选择饮酒,象征着对当下的珍惜。
- 其如月出何:对月亮升起的无所谓,体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绪比作夜空中的星星,表现内心的复杂。
- 对仗:如“心微千念寂,室浅一灯多”,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哲理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希望与孤独。
- 江郡:代表自然与诗人的归属感。
- 灯光:象征温暖与内心的思考。
- 酒:象征对生活的态度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迢迢三五夜”中的“三五”指的是哪个夜晚?
- A. 农历初五
- B. 农历十五
- C. 农历三十
-
“空斋兴晤歌”中的“空斋”是什么意思?
- A. 空荡的书房
- B. 安静的庭院
- C. 繁忙的市场
-
诗人最后一句的态度是?
- A. 对月亮的期待
- B. 对当下生活的珍惜
- C. 对孤独的逃避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月夜,但更多的是思乡之情,而王慎中的诗则更多展现了个人的孤独与内心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慎中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