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闻蝉》

时间: 2025-01-27 05:43:20

蜡树一蝉吟,北风吹客襟。

时添柏子火,坐拥木绵衾。

伏枕身如蜕,观书力不任。

清虚来渐远,于此识初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起闻蝉
蜡树一蝉吟,北风吹客襟。
时添柏子火,坐拥木绵衾。
伏枕身如蜕,观书力不任。
清虚来渐远,于此识初心。

白话文翻译:

在蜡树上听到一只蝉在鸣叫,北风吹动了我的衣襟。
时常添柴火来温暖,坐在柔软的被子里。
靠着枕头感到身体像蜕皮一样,读书的力量也无法支撑。
清幽的境界渐渐远去,在此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初心。

注释:

  1. 蜡树:即蜡梅树,一种花木,常用于描绘风景。
  2. 柏子火:用柏木的树枝做的火,通常用来取暖。
  3. 木绵:木棉,柔软的被褥。
  4. 伏枕:靠着枕头。
  5. 身如蜕:形容身体感到轻松如同蜕皮一样。
  6. 清虚:清静而虚无的状态。
  7. 初心:本心,最初的心念。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某一典故,但“初心”一词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表达对初始理想和信念的追寻和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谟,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成作于诗人因病卧床之际,借助蝉鸣和北风的意象,反映出他对生命状态的思索与感悟。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精致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病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思考。首联“蜡树一蝉吟,北风吹客襟”,将自然与人心巧妙结合,蝉鸣既是自然的声响,也暗喻生命的坚持与脆弱。接下来的“时添柏子火,坐拥木绵衾”,则通过温暖与舒适的描写,展现了身心的对比与矛盾。诗人在病中,既需要温暖的庇护,又感受到精神的疲惫,“伏枕身如蜕”更是生动地描绘了他在健康与病痛之间的挣扎。

最后两句“清虚来渐远,于此识初心”,则突显了诗人对生活本质的深刻反思。随着身心的清虚状态逐渐远去,诗人得以重新审视内心的真诚与初衷。这种对初心的回归,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自我的重新认知,是一段富有哲理性的精神旅程。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蜡树一蝉吟:描绘一只蝉在蜡树上鸣叫,象征生命的延续。
    • 北风吹客襟:北风使人感到寒冷,暗示外界的影响与内心的孤独。
    • 时添柏子火:时常添柴火取暖,体现了对生活的细腻关怀。
    • 坐拥木绵衾:坐在柔软的被子中,形成温暖的对比。
    • 伏枕身如蜕:身体感到轻松如同蜕皮,表达病中对身体状态的感受。
    • 观书力不任:读书的力量逐渐无法支撑,反映内心的疲惫。
    • 清虚来渐远:清静的状态逐渐远去,体现对精神状态的失落。
    • 于此识初心:在此时重新认识自己的初心,传达了反思的重要性。
  2. 修辞手法

    • 比喻:“身如蜕”使用蜕皮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病中状态的轻松与挣扎。
    • 拟人:蝉鸣的描写赋予了自然生命,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3.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病痛与自然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反思初心的主题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生命的延续,尽管艰难,但依然发声。
  • 北风:象征外界的冷漠与孤独。
  • 柏子火:象征温暖,生活的希望。
  • 木绵衾:象征内心的安宁与舒适。
  • 初心:象征真实的自我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蜡树”主要象征什么?

    • A) 冷酷
    • B) 温暖
    • C) 生命
  2. “清虚来渐远”中的“清虚”指的是什么状态?

    • A) 混乱
    • B) 清静
    • C) 热闹
  3. 诗人通过蝉鸣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痛苦
    • B) 坚持
    • C) 无奈

答案

  1. C) 生命
  2. B) 清静
  3. B) 坚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的《春望》
  2.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病痛中的思考与国家的忧虑,表达出对大自然的依恋与对理想的追求。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夜晚的景象,展现对历史的思考与自己理想的追寻,具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词选》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元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