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送毛太守入觐因寄旧游三山诸友》

时间: 2025-01-27 03:48:11

念别须臾已岁余,忽逢江上意何如。

心悲不语伤时事,眼看双分畏简书。

远水片帆天际没,晴窗古木岸边疏。

故人相见倘相问,芳草闲门是谪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上送毛太守入觐因寄旧游三山诸友
作者: 王慎中 〔明代〕

念别须臾已岁余,
忽逢江上意何如。
心悲不语伤时事,
眼看双分畏简书。
远水片帆天际没,
晴窗古木岸边疏。
故人相见倘相问,
芳草闲门是谪居。


白话文翻译

别离的时间转眼已经过去了一年,
在江边偶然相遇,心情如何呢?
内心悲伤却无言以对,
眼看着分离,害怕书信的来往。
远处的水面上有一只小帆船消失在天际,
晴朗的窗外古老的树木在岸边稀疏。
若故人相见,若是询问,
那闲适的芳草门前便是我流落之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须臾: 一瞬间,片刻。
  • 意何如: 心情如何。
  • 心悲不语: 心中悲伤却无法言语。
  • 畏简书: 害怕书信的往来,暗示离别的痛苦。
  • 片帆: 小船,隐喻离别。
  • 谪居: 被贬谪,流落他乡。

典故解析:

  • 三山: 指的是作者与友人曾游玩的地方,可能是指有名的山水景点,象征着美好的回忆和友谊的珍贵。
  • 毛太守: 可能为王慎中的友人,身份为地方官,入朝觐见,显示了政治生活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慎中,明代诗人,字仲明,号惟庵。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送别毛太守入京的场合,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局的感慨,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当时社会的离别情景。


诗歌鉴赏

王慎中的《江上送毛太守入觐因寄旧游三山诸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全诗通过描绘江边的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离别的无奈。开篇以“念别须臾已岁余”引入,点明时间的流逝,使得离别的情感更加浓厚。接着,诗人通过“心悲不语伤时事”展现了内心的苦闷与对国家时局的忧虑。

诗中“远水片帆天际没”一句,生动描绘了远处小船渐行渐远的场景,象征着友人即将离去的无奈与惆怅。最后,诗人以“芳草闲门是谪居”作结,一方面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自己在世事变迁中的孤独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融,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事的忧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念别须臾已岁余: 表达了对离别的追忆,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
  2. 忽逢江上意何如: 在江边偶然相遇,问候彼此的心情。
  3. 心悲不语伤时事: 内心悲伤无法言语,体味时局的沉重。
  4. 眼看双分畏简书: 害怕书信的往来,暗示离别的痛苦。
  5. 远水片帆天际没: 远处的船只渐行渐远,象征着离别。
  6. 晴窗古木岸边疏: 描述了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7. 故人相见倘相问: 提到若再相见,是否会询问彼此的近况。
  8. 芳草闲门是谪居: 以闲适的环境衬托出流落他乡的苦涩。

修辞手法:

  • 比喻: “片帆”比喻离别的友人。
  • 拟人: “心悲不语”赋予心情以人的情感。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如“远水”与“晴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离别的不舍,以及对时局的沉重感。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增强了情感的深度,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流逝的时间和离别的无奈。
  • 帆船: 离去的友人,代表着思念与忧虑。
  • 古木: 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环境。
  • 芳草: 象征宁静的环境,也暗含流落之地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片帆”指的是什么?

    • A. 一只船
    • B. 一片云
    • C. 一棵树
    • D. 一片草地
  2. 诗人对时局的感受是?

    • A. 高兴
    • B. 悲伤
    • C. 无所谓
    • D. 期待
  3. 诗人的情感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友人的思念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权力的追求
    •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维
  • 《送友人》 - 李白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情感深沉而细腻;而李白的《送友人》则更为豪放,展现了不同的送别情怀,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不同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王慎中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分类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