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其三 南归,遇北来友人》
时间: 2025-02-04 16:17: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 其三 南归,遇北来友人
作者: 董元恺 〔清代〕
容易失沉沦。
路难悠悠常傍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须亲。
白水青山空复春。
对酒满壶频。
户牖凭高发兴新。
正是江南好风景,逢君。
更恐归飞隔暮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南归途中,偶然遇到北来的友人时的感慨。面对人生的沉浮,路途漫漫总是有人相伴。即使生活困窘,也难得有此情谊。白水青山在春日的映衬下显得空旷而美好。与友人对酒畅饮,心情愉悦。窗外景色令人兴奋,正是江南的美丽风景,与你重逢。可惜的是,归程在即,恐怕将被暮云隔断。
注释:
- 容易失沉沦:容易失去方向,沉溺于生活的困境。
- 路难悠悠常傍人:路途漫长艰难,总有朋友相伴。
- 不为困穷宁有此,须亲:即使生活困顿,也难得有这样的朋友,亲近的情谊。
- 白水青山空复春:白色的水流和青翠的山峦,春天的景色显得空旷而美丽。
- 对酒满壶频:与友人对饮,酒壶满满。
- 户牖凭高发兴新:窗外的高处景色令人振奋,心情焕然一新。
- 正是江南好风景,逢君:正是江南美丽的风景,与你相逢。
- 更恐归飞隔暮云:但愿归途不因暮云而阻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元恺,清代诗人,其作品多表达游子思乡、友谊的主题,文风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南归途中,恰逢北方友人,二人相聚,感慨人生旅途的艰辛及友谊的珍贵。
诗歌鉴赏:
这首《南乡子》以轻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意象,表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运用“路难悠悠常傍人”表达了在漫长的旅途中,友人相伴的温暖,给人以安慰。即使面临困境,仍能在亲密的交往中找到一丝慰藉。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春景,展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尤其是“正是江南好风景,逢君”一句,既表现了景色的宜人,又突显了友人的重要性,令人倍感珍惜。最后一句“更恐归飞隔暮云”则流露出对离别的忧虑,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和对美好瞬间的眷恋。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容易失沉沦:人生容易陷入沉沦,失去方向。
- 路难悠悠常傍人:旅途艰难漫长,总有朋友相伴。
- 不为困穷宁有此,须亲:即使生活困苦,也难得这份亲密的友情。
- 白水青山空复春:春日的白水青山显得空旷而美丽。
- 对酒满壶频:与友人常常对饮,酒壶满满。
- 户牖凭高发兴新:窗外的高处风景令人振奋,兴致盎然。
- 正是江南好风景,逢君:正是江南美丽的风景,与你相逢。
- 更恐归飞隔暮云:担心归途被暮云隔断,难以再见。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水青山”与“春”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借用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增添了诗的意境。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友谊的赞美和对美好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幸福时光的珍惜与对即将离别的惋惜。
意象分析:
- 白水:象征清澈与纯净,代表友谊的真挚。
- 青山:象征坚韧与持久,表达人生的艰辛与奋斗。
- 春:象征希望与美好,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
- 酒:象征欢聚与友谊,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路难悠悠常傍人”,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旅途艰难,总有朋友相伴
B. 旅途短暂,朋友难见
C. 旅途无聊,朋友无法陪伴 -
诗中“正是江南好风景,逢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景色的赞美
B. 对友人的珍视
C. 对归途的忧虑 -
“更恐归飞隔暮云”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离别的担忧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经典之作,描绘春天的美丽与人间的情感。
- 《静夜思》:李白的名篇,表达思乡之情,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者都描写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但《南乡子》更侧重于友谊与相聚的珍贵,而《山居秋暝》则是对孤独生活的沉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