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丁巳夏日寿吴静安太史》
时间: 2025-01-26 05:28: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永遇乐 丁巳夏日寿吴静安太史
作者:陈维崧 〔清代〕
此日佳哉,众宾乐甚,为镇西舞。
阆苑凉生,玉堂碧浸,潇洒原无暑。
词臣赐浣,郎君掇桂,幼者还如卫虎。
算从来袁杨王谢,卿家古今谁伍。
百年才半,万般休论,暂狎沧洲鸥鹭。
荷渐成裳,篁将著粉,月又窥银浦。
楸枰茗椀,笛床书幌,棐几閒摹欧褚。
年年到紫兰开候,满斟绿醑。
白话文翻译
今天天气真好,众宾客都十分欢乐,为了庆祝而舞动。
仙境中的凉意渐生,华丽的殿堂碧绿如洗,真是潇洒无比,没有暑气。
词臣献上美酒,郎君摘下桂花,幼儿玩耍得如同卫虎。
自古以来的袁、杨、王、谢,谁能与卿家比肩?
人生不过百年,万事都不必多论,暂且嬉戏于沧洲的鸥鹭之间。
荷花逐渐盛开,竹子开始披粉,月光又在银色的水面窥探。
楸木的棋枰、茶碗、笛子、书幌,一切都显得悠闲自得。
年年都在紫兰盛开的时节,满斟绿酒,欢庆一番。
注释
- 阆苑:指传说中的仙境,常用来形容美好的环境。
- 玉堂:这里指的是华丽的殿堂。
- 潇洒:形容气度不凡、神态自如。
- 词臣:指作词的人,通常是文人。
- 卫虎:指年轻时的意气风发。
- 袁杨王谢:指古代著名的四大家族,形容与之相比的地位。
- 鸥鹭:指海鸥和白鹭,象征自然的美好与悠闲。
- 荷渐成裳:荷花盛开,像穿上了衣裳。
- 楸枰:楸木制成的棋盘。
- 绿醑:指绿色的美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6年-约1700年),字仲鸣,号秋水,福建人,清代著名的词人,以其清丽的词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体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丁巳年夏日,是在为朋友吴静安庆祝寿辰时所作。词中描绘了一个欢乐的聚会场景,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及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浮华成败的淡然。
诗歌鉴赏
这首《永遇乐》是陈维崧的一篇佳作,透过生动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个夏日聚会的美好氛围。作者以“此日佳哉”开篇,直接表达了对当下的赞美,继而通过对环境、人物及活动的细致描写,营造出一种欢快、悠闲的气息。词中提到的“阆苑凉生”和“玉堂碧浸”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宜人,也象征着一种超然的生活境界。
此外,诗中提及的“幼者还如卫虎”,不仅反映了年轻人的活力,也暗示了对未来的希望。而“百年才半,万般休论”则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强调了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理念。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洒脱自如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命的感悟,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日佳哉,众宾乐甚,为镇西舞:表达了对聚会的欢庆和宾客们的欢乐。
- 阆苑凉生,玉堂碧浸,潇洒原无暑:描绘了美丽的环境,突显出清凉的夏日气息。
- 词臣赐浣,郎君掇桂,幼者还如卫虎: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聚会的欢乐与年轻人的活力。
- 算从来袁杨王谢,卿家古今谁伍:借古代名门望族,表达对友人的赞美。
- 百年才半,万般休论,暂狎沧洲鸥鹭:哲理性的思考,强调享受当下的生活。
- 荷渐成裳,篁将著粉,月又窥银浦:借自然意象,描绘出宁静美好的夜晚。
- 楸枰茗椀,笛床书幌,棐几閒摹欧褚:展现出优雅的生活情趣。
- 年年到紫兰开候,满斟绿醑: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和对友谊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荷渐成裳”,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盛开。
- 对仗:词中多处运用对仗,如“楸枰茗椀,笛床书幌”,增强了词的韵律美。
- 拟人:如“月又窥银浦”,赋予月亮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词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人生的感悟。通过描绘夏日聚会的欢庆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快乐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阆苑: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清幽而美好。
- 荷花:象征纯洁与美丽,寓意人生的美好。
- 鸥鹭:代表自然的生机与自由,反映作者的闲适心境。
- 月:象征宁静与思考,常常与人生哲理联系在一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陈维崧
D. 苏轼 -
诗中提到的“阆苑”指的是: A. 人间的花园
B. 传说中的仙境
C. 一种植物
D. 一处寺庙 -
词中“百年才半,万般休论”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A. 对未来的迷茫
B. 对人生短暂的感悟
C. 对历史的回顾
D. 对金钱的追求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浪淘沙》白居易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侧重于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故乡的思念,而《永遇乐》则更强调当下的欢乐与友谊。
- 《青玉案·元夕》:两首词都描绘了节日的热闹场景,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但《青玉案》更多体现了对爱情的追忆,而《永遇乐》则关注于友谊的庆祝。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陈维崧诗词集》
- 《古典诗词鉴赏》